談「中國污染」的危機與轉機

  近年來中國的快速崛起,成功背後的瑕疵點點。「污染」便是其中一項為人詬病的大問題。除了對環保問題較為敏感的環保團體出面喊話外,中國污染的嚴重程度也讓週遭各國及國際密切注意,深怕污染會影響到自家的國民安全。

  大規模的韃伐大約是從2006年開始。由《美國商業週刊》發表的《中國經濟中的骯髒秘密》可說是點燃了這場戰火。觀看這文章有如觀看一場授獎典禮,中國大陸是全面的贏家。煙霧濃度、酸雨、河川污染、森林濫砍、沙漠化等等指標都拿下世界第一,看了頗叫人痛心,中國壯麗的山川正在快速的被耗盡。中國的人呢?每年有三十萬人直接死於環境破壞災難。中國經濟規模尚不及美國,二氧化碳排放量卻只花了短短幾年時間就上升到美國屁股後面,更是嚇人。2004年3月份的《國家地理雜誌》指出,中國有三分之二的地區缺乏乾淨的飲用水,高達七億人喝到的水受了人類與動物排泄物的汙染,還真是人畜共生。

  然而那時候的中國政府可說是對這些報導與研究充耳不聞。甚至還在媒體上發表文章來強力辯解他們認為的這些不實指控。殊不知在世界衛生組織的調查報告中,全世界污染最嚴重的前十大城市,中國就佔了七個了嗎?殊不知中國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城市不適合人類居住。中國大陸2006年第一季的官方經濟成長率為百分之十。而中國環保總局(SPEA)在2006年年中的報告指出,中國大陸因污染所造成的災難每年花費了政府兩千億美元,而這個數字剛好等於中國GDP的百分之十,結論就是中國大陸等於沒賺到錢,還賠上了更多。

  國際各界對於「中國污染」今天會如此嚴重的原因,多半認為是道德觀念上升的速度跟不上經濟上升的速度。然而也有學者認為始作俑者是中國根深蒂固的官場風氣。官員們為了加官晉爵,為了烏紗帽,不惜只追求經濟的成長,而罔顧環境的破壞。今年三月,由世界銀行所發表的《中國污染的成本》在北京的一個研討會發表。甚至還被中國當局刪除將進三分之一的內容。而這三分之一想掩蓋的事實是指出中國目前最嚴重的空氣污染造成每年有三十五萬到四十萬人早亡。這樣的中國政府若持續下去,只會變成另一個「中國威脅」。

  隨著「北京奧運」將進,北京當局似乎也感受到了一些威脅感。愛面子的中國政府豈能將一個骯髒不堪的北京呈現在世人眼前。2007年的夏天開始進行所謂「整容」的工作,包括了拆除違建、綠化等等工程。整個北京可說是煥然一新,讓身負奧運馬拉松以及自行車賽的北京街坊呈現了古典與現在結合之美。然而這只是治標卻不是治本,只要一走出北京城,骯髒凌亂污染不堪的中國依舊在你眼前上演。

  中國根除污染的決心,到底只是依附在北京奧運這件事情上,還是是一種決心,有待時間的考驗。但根據《天下雜誌》的報導,就因為北京政府這樣的「整容動作」,帶起了中國各大省的一些環保風潮。讓人玩味的是,中央以下的政府領導人,果然還是看上面的人的臉色做事。不過不管原因如何,這些環保風潮可說是帶動了另類的「奧運商機」。包括了太陽能產業、電動交通工具、淨水產業、有機廢棄物處理等等,都因此而受惠良多。(關於這些產業的詳盡介紹,在此就不多詳述,有興趣者可以前去觀看天下雜誌)但不管目前如何,筆者認為中國政府的決心還是有待時間考驗。這樣的政府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當上投下定決心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沒有人敢說不。但中國人民環保觀念的提升,恐怕還是得從「軟體」方面來進行改革,包括教育、宣導等等軟性措施,才能夠長久。

  中國污染,台灣會直接遭受到影響。因中國沙漠化嚴重,台北也出現了類似北京沙塵暴的景象。因此還是衷心希望中國政府能夠正視這個問題,而不是只是應付北京奧運了事。所有的一切都是從自然出來的,毀了自然,就沒有了一切。

Radiohead 的臨死掙扎或者盛世再臨

  還記得林宥嘉在第一季超級新光大道總決賽時選唱的一首「Creep」嗎?那首歌正是這一個禮拜來可說對音樂產業再投入一顆「未爆彈」的Radiohead(台譯:電台司令)之代表作品。為什麼說是「未爆彈」呢?因為炸彈投下來是投下來了,但是會不會對以後產生爆炸性的引響,現在可說是眾說紛紜。

 

  電台司令的上一張專輯已經是四年前的事情了。其後的四年間,他們不與任何一張唱片公司合作,也不打算將新專輯流入實體通路中。這就是他們投下的未爆彈,你想聽新專輯嗎?直接到他們新專輯的網頁下載來聽。要不要付錢?要付多少錢?都隨便你!以上是這顆未爆彈的基本內容。

 

  然而事情發生之後必是有褒有貶。有人認為此舉是一種前所未有的「香油錢」獲利模式;也有人認為此舉的成功只是因為電台司令名氣所產生的保護傘。然而筆者比較認同後者的觀點。

 

  要先肯定一下電台司令的就是,他們敢於嘗試。這樣嘗試的舉動,結果的成功與否,等於是為整個音樂界下層蠢蠢欲動的新生代音樂家們去探索一條未知的道路。電台司令用他們所攢下來的資源投入這樣的探險歷程。更展現了一種新的風範:「音樂創作人的音樂傳播主權應該回到創作者本身,而不是交給唱片公司處理」,實際上也是因為唱片銷售的大部分利潤都被唱片公司以及宣傳廣告費給吃掉了。

 

  肯定之後再來細究這項舉動的內容吧。剛剛在前面已經提到了有人褒有人貶。我想稱讚的人,應該是比較注重在電台司令精神層面上的肯定。而不贊成之人,應該才真正注意到了這項舉動的細部內容。請大家試想,電台司令在英國搖滾界的地位有多麼的崇高。再請大家試想,今天萬一出現在你面前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團體,你會給予他們跟電台司令一樣的代價嗎?

 

  我比較贊同反對者的觀點,這是一個原因。另一個原因是,這樣的獲利模式並沒有辦法有效的說服我說人們一定會掏錢。在此就借用一下電台司令新專輯網頁中一項投票的結果 。大家可以看到,得到最高票數的竟然還是Free,也就是說他們最喜愛的歌手的專輯在他們眼中是不用花一毛錢來購買的。然而就算我們不看那最多人頭的Free選項,我們發現這些專輯最高最高的價錢也不過在五美元到九美元。這樣子,音樂創作者真的能夠獲利嗎?我想這是比較難讓我接受這樣一個新獲利模式的兩個原因。

 

這樣的獲利模式立意良好,也有人願意投入探險過程。或許不會跟我想的一樣,這模式會意外的成功。但還是可能會跟我想的一樣,這過度理想主義的獲利模式沒辦法在現實環境中生存。

  

 

家長座談會小記

  在杜正盛打瞌睡的兩週後的那一個週六,所謂的重大集會之一的「爸爸媽媽逛大觀園學校」。諸父諸母果然都很興奮的對著導師這種生物拼命問東問西。總之故事就是這樣的開始也這樣的結束。

  約莫一點左右吧,我到達了學校。班上早就已經有庭卉、佩珍和筱彗。喔!還有筱彗的兩個妹妹。小孩總是讓人看的心底開心的,孩子跟人們的互動猶是如此。之後大伙先是移移桌椅,放放杯水吸管。然後得在黑板上面畫上一些可愛的圖案,應該是用來代表孩子們對大人們的歡迎。兩個小朋友這時候就快樂的在黑板上塗鴉起來了,也因為他們幫忙,整個黑板歡樂許多。之後快樂來自道德的完善的人出現了,為了快樂,她開始尋看教室四周。之後就被拉進來跟大伙喇賽,她說她現在很緊張,不知道等等要講啥。她之後就自個兒去外面冷靜一番了。

  家長們聽完了鳳中特產的演講之後,便群群的來到各班。庭卉佩珍筱彗冷靜的發完名牌以及讓家長完成簽到後。我們四個便坐在教室一角開始一邊喇賽一邊聽道德完善講話。選家長會長的時候有點小尷尬,不過道德應付過去了。之後家長提問的時候,道德氣勢有點被削弱,不過撐過去了。反正今天是平安順利。

  感謝佩珍、庭卉、國恩、筱彗、筱彗雙妹、類似蘇格拉底。

換位置小記

  昨天因為第一次段考的劫數結束,馨寧例行更換了班上的座位。比較讓我不習慣的是有所謂的「獎賞制」,還是搭配著段考的呢(笑)聽說是前五名能自行挑選喜歡的風水下塌。不過讓我意外的是,竟然沒有人抗議這項獎勵辦法是在其他人抽位子「之前」,就讓前五名的先選好位子。這樣某種程度不就等於跟抽籤一樣了嗎?

  隔壁的賢章跟怡萍兩人除了某種共通處之外,竟然雙雙得了進步獎,就此在換位子後離我遠去。蠻喜歡他們兩個的,這是一種感覺,說不出明細。後面的自言自語呢,是被怡萍帶走了的樣子。自言自語感覺也很好,讓我覺得女生很可愛。話說我原來右邊與右前的兩位竟然默默的走進前五名之內,沉默是金。

  我被抽到中間那排的最後面那個。先講環境好了,離垃圾桶近,可以綜覽全班,唯讀冷氣冷了點,尚佳。人文的部份,似乎只有前面的佩珍可以打開話匣。但是根據白某的說法,佩珍是盈升大家關心的對象,所以我能搭上線的時間不多。

  少了囧囧唉,渾身不對勁。畢竟坐了兩次段考,最先熟的也是她。這乃真心,與囧囧是沒有距離的樣子。從體重到男友成績,我都能一一調侃關照她。少了賢章,心靈功用不說,實際功用也大打折,以前在旁邊訂便當不用愁。旁有賢章提醒,左前有囧囧應急,善哉。

  太陽似乎還是從東邊升起,在杜正盛打瞌睡的這一年,時間會繼續打麻將。

「數位內容講座」有感

  今天去聽了學校為學生舉辦的職涯講座「數位內容產業及創意人才」。偶有一些所得,故為文以誌之。

  今天來執講的人是數位內容學院南部資源中心的主任李耀威主任。那還是不免俗的小小的介紹一下數位內容學院。其成立的緣起是行政院經濟部工業局有鑒於數位內容產業為具高度成長潛力的產業。在數位內容產業人才的這個部份,因為產業鏈長,就算即時調整我國教育體系來應對,還是無法即時的提供人才。所以工業局才委託數位教育研究所成立數位內容學院,提供許多在職課程給社會人士進修,暫時填補了數位內容人才的空缺。

(圖片取至數位內容學院

  那至於數位內容產業的定義與架構,在這邊便不詳說,請有興趣的諸位可以參考這個數位內容學院中的這個網頁

  今天的講座,吾覺得非常可惜的一件事情。主講者太低估我們了。李主任其實可以更深入的帶我們了解數位內容產業,而不是看一段屬於數位內容產業的動畫。吾以為,產業架構這東西只要明白,有興趣的人自然會去深入研究。播一段動畫,並不能代表產業的面貌。但是主任韋人是相當合善博學,在會後我與他的交談過程中,題材涉及還算多,他都能對答如流,我感佩服。而至於另一個我比較不滿但又無力反駁的狀況是,今天的講座太偏重要「學校校系要如何選擇才能進入數位內容產業,這個產業賺不賺錢?」這個部份,內行人聽主任講話是會笑的。主任一方面得顧及學校邀請他演講的目的,但又一方面根本打從心底覺得這個產業很難賺大錢,甚至穩定薪水也不一定。我認為,應該還是得從產業結構下去分析,自然會讓學生們了解自己適不適合。而且數位內容產業之產業鏈長,跟其有核心關系的科系本來就少,其他都是產業鏈下的腹地效應。所以應該是要強調這個產業的「夢想」,因為這個產業本來就不太實際,不是嗎?有夢有熱誠的人被吸入,這個產業才會發光;反之萬一是只想穩定工作的人,他承受的住夢想吃掉現實的壓力嗎?

  今天講座的內容,因為上述原因以及時間因素。只要是主任講講自己生涯的經歷,還有播放了一段國人製動畫。數位內容產業著墨的部份就只有在於「動畫」這個部份,其他像是「數位學習」、「數位遊戲」等好多部份的內容都沒有帶到,實在可惜。但是還是歸一句,有興趣者會自己找到出口的。

馨寧的疑問

  今天馨寧突然問了我一個問題,她說:「我很想知道讀書對你的定義是什麼?」突如其來的疑問,我想應該跟週記有關係吧,因為我寫的相當的少。我的杏仁核在七毫秒內做出了判定,「馨寧是認真的在問」。她說:「你可要認真回答唷,我真的很想知道答案」。我不是火箭隊,我沒辦法大發慈悲。

  我認為一個人能切割成多種層面,例如「物質人」、「精神人」等等。這些層面是共同存在的,只是每個人對各種層面的重視可能不同。這種差異就構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不同。而大層級如「物質」之下還有許多小層級。

  若要我說明自己獨特的層面排列組合,我不能說清,更不敢說定。因為我認為人就像宇宙,看似大體不變,但內部卻激烈的變化著。而誰最清楚這些變化呢,不是宇宙自己,而是旁觀者。所以,若真要了解我,我能做的是請諸位去觀察。

  讀書之於我,如水之於魚。魚分淡水、鹹水;讀書亦分不同。我並非像淡水魚活在鹹水中那樣的不能生活。反而比較像是熱帶魚生活於較寒冷的水域。我不會死亡,但是日日夜夜因為水溫寒冷而苦。我唯一能做的只有燒「書」取暖,就像明天過後裡面的情節一樣。就像汽機車,加滿了汽油才能上路。溫暖了身子的我,才能夠在寒水裡深存。

  馨寧問了個較直接的問題:「課外書、課內書對你而言有何不同?」我想我回應了一個比較類似故事的回答,但其中細故還請諸位和馨寧品味。課內舒適「生活」,課外書是「生命」。

「自律性人才」概念

在全球人才站的激烈競爭中,能力的累積已經不夠,唯有懂得「自律」的人才才能勝出

  這一期的天下雜誌中的經營管理單元,介紹了「自律性人才」這個概念。看倒是覺得新鮮,但又覺得不是陌生概念,上網哭狗一下,這個名詞卻真的沒有人使用過。所以今天在這邊就把這個新的名詞以及其內涵稍稍做一個介紹。

  關於「自律性人才被迫切的需要」這句話的論證,在文章中是以日劇「派遣女王」以及日本終身雇用制崩毀、派遣社員崛起來說明。這方面是比較難去說服我的,因為論證力量不足。文中更直接斷言「在這樣的社會趨勢下(指日本的派遣興盛),除了能力之外,唯有懂得『自律』的人才才能勝出」。不過這部份並不會影響到這篇文章整體的價值,所以我們就不多加討論。以下對提升成「自律性」人才的關鍵作簡短介紹。

 

我說這網誌如煙

  話說,在書齋開放之前,週遭人們問及網誌一事,我一概是以「我沒有網誌」作答。身旁的人也總是回以納悶之情,好像到了這個世代沒有網誌是件不尋常的之事。

  遲遲到最近才將書齋打開,其實得歸咎我一個人心態。我覺得網誌這東西是得每天打的,不每天打也得一兩天打一次。畢竟今天萬一報章雜誌上的專欄,作者說不寫就不寫,豈不讓讀者失望?你可能覺得網誌是很隨性的東西,還可能會指著我書齋的名字喊「你書齋不叫『隨心』嗎?還得每天強迫自己寫?」就第一種來回應,網誌隨性與否在於個人定義,每天寫純粹是訓練自己給自己和別人交代的一種態度;就第二者來回應,「隨心」呀,你看不出來我隨心嗎?我現在愛打什麼題目就打什麼題目,這點我比專欄作家來的快樂自由多了。但呼應我的原則,每天打,就算內容少如此篇,內容無意義如此篇,這只是一種原則。人總該得有自己可以依循的東西吧。

  不過,雖是不干涉別人如何寫網誌。但是諸位在看本人網誌的大德,你們的網誌都快要臭掉了,趕緊給我補點新鮮貨吧。

體重有感

  這個週四量了身高體重,長度不變,重量倒是多了不少。事實是這樣的,自從到了高雄讀書以後,我已經胖了近十公斤。然而每每與人初相識,還是會聽到一句「你太瘦了」。唉,並不是我瘦,而是全都胖到不該胖的地方了。

  我曾提一句祝賀語給某位當時剛懷孕的老師,是這樣說的:「凸起的肚子是生命圓滑的幸福。」當場換來一句調侃之言:「你想要的話,那這顆大球你背吧!大男人。」雖至今日我仍像一個大男人,但我已經可以稍稍體會這位老師口出此言的複雜心情。胖是胖了,從一個想增點體重讓體態好看點的人之角度來看,是喜;胖是胖了,從一個不想要有一個大大的啤酒肚的人之角度來說,是悲。老師一語成籤,我總是挺顆球在懷中了。

  這到底是什麼情況,怎會這樣?要我接受我所有增加的體重所轉換成的肉都加諸於我的腹部上,好難堪唉。現在的身材,只要坐著就能明顯感受到腹部那團好像不該屬於我的異肉的存在。這種存在的不安感讓我慌張,每每總是故意縮著小腹。但誰知道當一不縮腹部後那肉又撲通的衝了出來的樣子,才最讓人抓狂。

  聽說囧囧的體重的十位數是四的後面,六的前面的說。但她也看起來很瘦唉?囧囧囧囧,你是否也跟我有一樣的困惱呢?

讀《文化是好生意》有感

  最重要趨勢:產業文化化跟文化產業化

  日前讀馮久玲女士所著《文化是好生意》一書,有相當多的感觸。這是一本我認為很淺顯易懂的書,這樣的效果要歸功於作者以及書的主題。書中所提及到的所有詞彙或概念都能夠讓一般大眾了解,但卻不代表這些詞彙概念是過於粗淺的東西。這些東西反而是相當的重要,但是卻被我們給遺忘了。書中的句子常常從我的頭上一棍敲下,這力道是強勁的,讓我必須得放下書來,讓我的腦袋之暈眩平靜後,才能繼續。故今天為此一文想與諸位分享我讀此書一些主觀感受與客觀評論,還望諸位不要見笑。

  此段簡短的介紹一下作者。馮久玲女士出生於馬來西亞,為第三代的華裔移民。於1995年創立亞洲大趨勢研究所,目前擔任亞洲大趨勢研究所所長、國際演講者、多國政府和企業的顧問、國家發展趨勢顧問等職務。曾有多部暢銷著作,如《亞洲的新路》、《首相先生,我們要好好談談》、《亞洲大趨勢》(與世界趨勢大師John Naisbitt合著)。

  本書書名帶有生意兩個字,雖說書中自做另一解釋,將生意兩個自解釋為「生動的主意」,也就是將文化新意注入產品中。聽起來是不太實際可捉模的,所以筆者這裡另下一較直接的解釋。文化好「生意」所指的就是「以文化為本質的商品或行銷模式」。這樣解釋也映證書中的寫法,因為本書中有相當多的篇幅在剖析一些成功的文化生意案例。又像理論書的一般介紹了行銷文化的手法策略,有此也可見作者之博學。此書大部分時候是著重於商業層面來探討文化,對於文化傳承著墨不多,將焦點放在文化生意成功方法以及文化價值上。但是筆者以為需再多添增一點關於文化傳承的問題之探討,必竟萬一連文化都傳承不下去,該如何產業文化化、文化產業化呢?

  開宗明義就說了「幾千年來,地球人,不管東西都在追求同樣的東西」。說明東西方文化的發展具有相當的共通性,只是一系列的興衰反覆替代而已。接著便飲用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醫生(Dr.Mahathir Bin Mohamad)的話:「我們不一樣;我們要以自己的方式發展」,來帶出接下來他所要闡述的主題「建立亞洲文化信心」。為什麼會有此步驟,筆者以為這步驟之重要性非同小可。以目前台灣的狀況為例,上下交征利,政客惡意分裂族群、截斷文化。導致新一代年輕人們嚴重的對本身的文化缺乏了解、信心。「全球化雖然不等於美國化、西化,但是這是建立在我們台灣人有文化自覺的情況下」。所以建立亞洲文化信心這一個步驟放在本書的開頭實為明智之舉,也為時下大眾打下了一劑繼續看下本書的強心針。作者寫道當亞洲知識分子一發覺現存的西方典範久已埋藏在文化經典內後的反應是「長久受挫的尊嚴即得安撫,如同遊子歸鄉」。舉書中一例,目前世界盛行的「自由經濟市場」(亞當斯密《國富論》提出)的源頭「自由主義」(laissex-faire)就是來自於老子《道德經》中「無為」的主張。成功映證了亞洲文化的強度後,就是再度呼應「東化或西化都沒有絕對」

  作者直接在第一章節就拋出了兩個代表整本書討論重點的問題。

  1. 當代世局(context)中,什麼主意最適合我們?
  2. 若要社會體制轉型,要如何管理集體的情緒和理智?

  「今天人人需要合作找出能夠幫助人類生存、生態平衡、控制惡性文化DNA,再成功移植回我們的社會。」「只要某一個價值能夠改善人類狀況,必會普及全球。」作者如是說道。

  之後開始的章節作者在本書將各種成功的文化生意稍微做了些分門別類,但他並沒有明確的寫出來。如何看出這些分類呢,筆者認為分類的差異顯現在章節中。每一個章節各自敘述一種模式的文化生意。筆者礙於篇幅的關係,只會大略的簡介章節概念以及一兩個例子,還請諸位見諒。

  第二章「來自文化閣樓的力量」。其主要宗旨在於「發掘祖先遺留下來的寶藏」筆者我則解釋為將文化價值重新包裝。藉著此方式進而創造市場的新利基(niche),達成文化生意的成功。作者舉了著名的咖啡連鎖店「星巴克」的例子,說明星巴克之所以能夠如此成功,就是因為其貫徹了某一項文化價值與精神理想。這項星巴克獨特的價值觀便是「營利不忘員工,成長不忘創意」,而理想精神的部份則是要讓全世界的人都體會義大利人通過每位咖啡所建立的那種人與人之間的密切關係。就是這兩項力量驅使了星巴克的種種作為(書中有詳述),讓星巴克獲得比賣咖啡以外更大的成功-文化生意。除了星巴克之外,作者尚舉了為數不少的例子在印證第二章所提到的老文化的力量是可以翻新在出發的。作者認為亞洲國家應該學習星巴克,從本身的文化歷史中尋找力量,不忘心繫遙遠的過去。

  亞洲的中產階級在過去的三十來已經增加了四億人以上,另外有八億人則是受惠於高科技與全球化而能享受高品質的生活。相信大家都能了解這種狀況是前所未有的,地球上從未同時存在過那麼多具有中高消費能力的人。作者與成功的企業家看到了這個趨勢,什麼趨勢?也就是當具有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的物質生活已被滿足了以後,接踵而至的便是對精神生活的強烈需要所導致的廣大市場。 作者尚舉出了另外一項趨勢來搭配所謂中產階級的精神生活需求潮,也就是二十世紀以來盛行於全球的「民主化」。隨著民主化的進行,世界上大部分的國家都已經將國家的主權歸還給人民,人民開始享受到國民當家的參政感。也就是這個原因,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有消費能力的中產階級幾乎都是生活在已經長期推動民主的國家之中,所以導致他們擁有一種無法輕易改變的習慣-「掌控自己的生活」。他們希望他們的生活由自己來決定。所有以前王親國戚才能享受的到的奢華物質生活在今天人們的眼中看起來是粗俗。人民自行走出了一條前所未有的「國民路線」。作者舉了宜家家具當做例子。民主化不再只是政治領域,對宜家而言,民主就是「許多人可以用低價享受好的設計」。也就是這樣的核心價值讓這家五十年歷史的北歐家具公司達到今天如此龐大的規模,宜家的目錄發行數僅次於《聖經》!這就是平民力量的崛起。另二個書中所提的例子是義大利的名牌Armani與瑞士手錶品牌Swatch。作者於章末再度強調「中產階級已日漸關注於自己消費的物質或服務是否有所值。」美感也不再是少數人專有的生活模式才具備的,成功的企業必定設法將這些原來貴族專有的權利注入至一般中產可消費的起的商品中。以上市第三章所說。

  根據資料,美國著名的哈雷機車(Harley-Davidson)在兩千零二年時依然屹立在當時正在走下坡的科技狗中,但這家公司也曾於一九五零年代面對日本機車品牌的競爭而傾廢一時。他到底是如何在九零年代再度崛起的呢?答案是:「銷售故事」。丹麥未來學家羅夫錢麥認為「人類將進入一個新紀元,一個以故事為主導的時代」。一台機車是一個故事,可能是祖父或爸爸的,同時也是展現自身故事(品味)的直接方式。通類型的另一種策略,則是「銷售感覺」,書中有相當的例子來證明這種策略的成功,這邊因為篇幅的關係就不詳說。

  接下來的篇章中,作者繼續介紹了幾些近年來成功的文化生意模式。包括了博物館、博覽會、中藥西藥合用等等。這邊也不詳講,有心人自行去翻閱此書,必能得到看我不材文字更多的感觸。

  新中華的概念是迎接全球化所提倡的。而亞洲人除了要將自己的文化了解以及咀嚼和改善,這是本書沒有多著墨的。而這些步驟過後,亞洲人要做的就是本書所專門的,將文化用各種模式包裝起來,行銷是全世界。

「左手不只輔助,雙手聯合奪冠」賀班際女籃冠軍

  今日段考結束午后,學校舉辦班際籃球比賽,由各班派出男女各一隊這樣的方式進行。

  兩洞兩男女方面可說是傾全班之力派出最優秀之人才來與會。但較為可惜的就是男生的部份稍為輸了一點,不過整體還是相當了得,我還是覺得非常開心。然而女生這部份就不只是相當了得了,可說是非常之了得呀!奪下了冠軍!相信兩洞兩的大家都相當的高興與榮譽吧。

  女籃的部份,參賽者有書菱、筱彗、彩良。其中得分主力為書菱,防守則由筱彗、彩良專司。三人默契十足,搭配合宜,缺一不可。能達到今天這成績,在看了他們表現之前會覺得意外,在看了他們表現之後會覺得理所當然。什說社會組沒能打好球?今日證明一切。

  最後還是要非常恭喜他們,也謝謝所有參加靜態或者動態班際活動的同胞們,大家都是最棒的。

「自我學習能力喪失」之反思

  時間是不吝情去留,如今也到了秋風要吹起的時候。為此文章時是這學期第一次段考第一天的晚間,隔天尚要考試,但心中有一念是不發不快。此念頭之的形成是在學期開始到第一次段考期間,詳細狀況聽我娓娓道來。

  這一次的段考因為大部分的科目範圍稍大,時間的部份本身已短又遇上中秋連假,使得教學速度必須拉快,導致有些課程老師可能會讓我們自己看或者快速帶過。文章看到這裡的你,是否覺得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並且已經相當的習慣了呢?我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是如此的覺得。但事情似乎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我逐漸聽到一些抱怨這種情況的話語在學校間流竄。這種情況應該不是第一次發生,但我卻是第一次的印象深刻的體會。因為我週遭的同學們在段考前越發悶悶不樂,問以為何,皆謂「老師沒教完,怎麼考試?」

  沒教完所有要考的範圍,便不能考試了嗎?

  以國文科為例,這一次無法由老師講述的課程有張岱《陶庵夢憶》、閱讀題組、中國文學史演藝、陳列《玉山去來(節錄)》。我因為這拍打我心岸的雜念去找過國文老師,向他反映了同學們的這種情形。國文老師也是驚訝,畢竟似乎她三十年以上的國文教學經歷還未遇到過這種事情。她如是說,學生本來就該有「自我學習」的能力,況且這些自學的課程並不會過於困難,並不需要「句竇」式的的教導。這樣子放給同學們自學,應該沒問題吧?但因為聽見我如此反應,他不安心還是再最後一節課用驚人的速度把張岱講了一遍。

  這會不會是「填鴨式」教學的巨大後遺症?

  也許我們這一代的小孩雖然也和長輩們一樣受著台灣一貫而來的「填鴨式」教育。但是隨著競爭力需求越高,在人生有限的受教育年歲裡必須塞入的東西是越來越多,越來越「速成」了。永無止境的課程,為了應付升學考試,便無限制地往學生的身上壓來。你也許會問,自古以來不都是這樣嗎?學校的學習本來就有一部分是為了升學考試,這一點我肯定。但是事情過與不及皆不可,如今台灣教學的這個部份已經變質了。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就今天的學習方式來說,比以前更加的不自由。什麼分組報告呀,免了;互動性課程,免了;學習性組織活動,免了。幾乎都免除了,只剩下無止盡的趕課、趕課還有趕課。為了是能夠在升學考試前儘早結束課程然後來重頭複習。如此如此,若只是學校這樣去思想,那尚還可以。

  但如果造成學生每天到了學校就像等著吃飯的動物園動物,尚失了覓食的能力,該怎麼辦?

  如果把學習的成果當成食物來看,現在台灣的學生可能是一天有超過十五的小時都在進食。但是卻是以被餵食的方式在吃著大部分相同、難消化、沒營養的食物。就像是用賀爾蒙強制打在雞身上一樣,或許會快快長大,但是卻是滿身不扎實的肉。以我這幾年的觀察,在我週遭的同學有很多人每天的情況是如此的:每天早上並不是特別的早起,起床時總是相當疲累。然後背著重重的書包與腦袋上學,到了學校打開嘴巴吃的不是早餐而是書本。或許還是有人買了早餐,但是只要看見老師一上講台便把所以有上課的武器上裝,完全忘了早餐這回事直到中午。你也許會問下課呢?下課在幹麻?下課在啃書。然後一整天看似非常充足的學習之旅,卻讓每一個人都拖著滿肚子的大便回家排泄。也許還有人要去補習班再吃一頓呢!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同學們逐漸忘記了自己尋找東西吃是什麼樣的感覺,但他們永遠曉得,每天都會有人餵東西給他們吃,好讓他們產生足以對抗考試的體力。

  聽起來有點過度誇張,但事實接近如此。大家對於自學型組織、互動性課程已經越來越沒興趣。大家都很怕人家丟出來給自己吃的東西若少吃到一口就會輸給坐在隔壁的學伴。輸了怎麼辦?回家爸爸媽媽會覺得他們枉費付那麼多「伙食費」給你用。

  自我學習能力是指自我學習、自我形成、自我啟發等概念的綜合。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自我學習能力的意義包含三個方面,即形成學習的慾望和意志。現代人若要面對資訊日新月異世界,一定要有自我學習、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因為你遲早有一天會脫離學校,不是嗎?

  很簡單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為文能力不是精慎,未能精準點出各個點面,還希望大家能夠自行想像。只是希望能夠將此感慨傳達出去,希望讓更多人注意到,並找回我們這一代在遺失的東西。

Designed by Posicionamiento Web | Bloggerized by GosuBlogger | Blue Busin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