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學習能力喪失」之反思

  時間是不吝情去留,如今也到了秋風要吹起的時候。為此文章時是這學期第一次段考第一天的晚間,隔天尚要考試,但心中有一念是不發不快。此念頭之的形成是在學期開始到第一次段考期間,詳細狀況聽我娓娓道來。

  這一次的段考因為大部分的科目範圍稍大,時間的部份本身已短又遇上中秋連假,使得教學速度必須拉快,導致有些課程老師可能會讓我們自己看或者快速帶過。文章看到這裡的你,是否覺得這是很平常的一件事情,並且已經相當的習慣了呢?我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也是如此的覺得。但事情似乎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我逐漸聽到一些抱怨這種情況的話語在學校間流竄。這種情況應該不是第一次發生,但我卻是第一次的印象深刻的體會。因為我週遭的同學們在段考前越發悶悶不樂,問以為何,皆謂「老師沒教完,怎麼考試?」

  沒教完所有要考的範圍,便不能考試了嗎?

  以國文科為例,這一次無法由老師講述的課程有張岱《陶庵夢憶》、閱讀題組、中國文學史演藝、陳列《玉山去來(節錄)》。我因為這拍打我心岸的雜念去找過國文老師,向他反映了同學們的這種情形。國文老師也是驚訝,畢竟似乎她三十年以上的國文教學經歷還未遇到過這種事情。她如是說,學生本來就該有「自我學習」的能力,況且這些自學的課程並不會過於困難,並不需要「句竇」式的的教導。這樣子放給同學們自學,應該沒問題吧?但因為聽見我如此反應,他不安心還是再最後一節課用驚人的速度把張岱講了一遍。

  這會不會是「填鴨式」教學的巨大後遺症?

  也許我們這一代的小孩雖然也和長輩們一樣受著台灣一貫而來的「填鴨式」教育。但是隨著競爭力需求越高,在人生有限的受教育年歲裡必須塞入的東西是越來越多,越來越「速成」了。永無止境的課程,為了應付升學考試,便無限制地往學生的身上壓來。你也許會問,自古以來不都是這樣嗎?學校的學習本來就有一部分是為了升學考試,這一點我肯定。但是事情過與不及皆不可,如今台灣教學的這個部份已經變質了。就我個人的經驗而言,就今天的學習方式來說,比以前更加的不自由。什麼分組報告呀,免了;互動性課程,免了;學習性組織活動,免了。幾乎都免除了,只剩下無止盡的趕課、趕課還有趕課。為了是能夠在升學考試前儘早結束課程然後來重頭複習。如此如此,若只是學校這樣去思想,那尚還可以。

  但如果造成學生每天到了學校就像等著吃飯的動物園動物,尚失了覓食的能力,該怎麼辦?

  如果把學習的成果當成食物來看,現在台灣的學生可能是一天有超過十五的小時都在進食。但是卻是以被餵食的方式在吃著大部分相同、難消化、沒營養的食物。就像是用賀爾蒙強制打在雞身上一樣,或許會快快長大,但是卻是滿身不扎實的肉。以我這幾年的觀察,在我週遭的同學有很多人每天的情況是如此的:每天早上並不是特別的早起,起床時總是相當疲累。然後背著重重的書包與腦袋上學,到了學校打開嘴巴吃的不是早餐而是書本。或許還是有人買了早餐,但是只要看見老師一上講台便把所以有上課的武器上裝,完全忘了早餐這回事直到中午。你也許會問下課呢?下課在幹麻?下課在啃書。然後一整天看似非常充足的學習之旅,卻讓每一個人都拖著滿肚子的大便回家排泄。也許還有人要去補習班再吃一頓呢!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同學們逐漸忘記了自己尋找東西吃是什麼樣的感覺,但他們永遠曉得,每天都會有人餵東西給他們吃,好讓他們產生足以對抗考試的體力。

  聽起來有點過度誇張,但事實接近如此。大家對於自學型組織、互動性課程已經越來越沒興趣。大家都很怕人家丟出來給自己吃的東西若少吃到一口就會輸給坐在隔壁的學伴。輸了怎麼辦?回家爸爸媽媽會覺得他們枉費付那麼多「伙食費」給你用。

  自我學習能力是指自我學習、自我形成、自我啟發等概念的綜合。是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自我學習能力的意義包含三個方面,即形成學習的慾望和意志。現代人若要面對資訊日新月異世界,一定要有自我學習、自我更新知識的能力。因為你遲早有一天會脫離學校,不是嗎?

  很簡單的道理,相信大家都懂。為文能力不是精慎,未能精準點出各個點面,還希望大家能夠自行想像。只是希望能夠將此感慨傳達出去,希望讓更多人注意到,並找回我們這一代在遺失的東西。

0 意見:

Designed by Posicionamiento Web | Bloggerized by GosuBlogger | Blue Busin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