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習,是加分還是枷鎖?

日前讀中山大學企管系葉匡時教授的文章-《補習教育的印記》,深感認同。這篇文章是發表於某期天下雜誌中,葉教授的教育觀察專欄。期期總有葉教授對教育的觀察,當配其企管專長,以不一樣的角度審視每每惠我良多。

 

葉教授的文章中大略是敘述,台灣從小到大的補習教育,在人民的心中漸漸養成了一種認知模式。一種補補補的認知模式。葉教授舉其身處的教育界來講,各位朋友們可能會有些疑惑,為何補習會跟那些高高在上的教育人士扯上了關係。葉教授說,國科會及許多大學皆邀請國外以論文數量著稱的學者來台灣為我國的教授學者們補習。補什麼?補「如何多發表國際期刊論文」。

 

也許補這種習,並非上些上課的教授們的主動意願。但是由主辦單位(即國科會、各大學)來看,這些知識份子群聚的組織,還是脫離不了台灣這種補習印象的認知模式。凡事不足,補就對了。

 

也許各位朋友會問筆者,補習哪裡有錯了?筆者對此問題當是雙手舉起,「補習一點錯都沒有」。甚至還會為肯花金錢時間去補習的人鼓掌呢,畢竟筆者從小到大沒補過習,要補的話也一定沒毅力。

 

那為什麼筆者今天還要寫這篇文章?我想這邊要說明的是,「補習這種行為本身沒有錯,今天錯是錯在補習的出發點」。葉匡時教授也指出,補習的目的若是為了爭名奪次,是屬於短視近利的作法。而筆者認為,台灣教育當前就是充斥著這股歪風。

 

相信各位朋友可能感同身受。台灣從小開始,「不能輸在起跑點」的觀念砸在了小朋友的童年。雙語幼稚園讓孩子連自己母語都還不太會講,就能在捷運上說:It's so hot。才藝補東補西,也快要成為父母跟父母間比拼的項目。國小畢業,補國中銜接、國中狂補上高中、高中拼命補上大學。沒了嗎?錯!還有人在補研究所的啦。

 

筆者之前曾寫過《沉痛的包袱,拖著沉重的腳步》一文。節錄的聯合報新聞中說,現今的學生根本不覺得熬夜讀書到十二點是件不正常的事情。仔細算算,萬一晚上有補習,回家平均九點快十點,東弄西弄開始讀書,的確是要十一二點才能睡覺。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要去補習?說真的,這一點筆者真的真的搞都搞不懂。學校的師長們,不願意為這些孩子解惑嗎?這些孩子不知,若能不補習,學習與生活的品質都會再再的提升嗎?

 

而補習生態,給台灣的教育帶來什麼?或許因為學生們依賴補習,反而本末倒置。上課不專心聽,因為晚上可以用補的。作業不用作,反正分數補補就有。這些都是對整個教育生態造成相當大衝擊的事情,若把學習的熱息都給輕易丟棄,那身為學生的人們,還剩什麼?

 

哀哉。

 

0 意見:

Designed by Posicionamiento Web | Bloggerized by GosuBlogger | Blue Busin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