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否定」社會現狀及轉機

今天在Eye without S看到KuenWei寫的一篇《習慣否定社會下,創造的可怕循環效果。》。心中頗有感觸,想與各位好友們分享一下心得。

 

 

不知道大家身在這樣的社會,有沒有體會到一種感覺,我們台灣人不知道是因為曾經苦過還是因為天生需要有悲觀主義,所以在我們面對很多事情的時候反而是否定先於肯定,講好聽一點就是藉由不斷的否定之後,發現自己的缺失、不足之處,接下來可以往更好的方向邁進,達到最好的結果;講難聽一點就是,我們就是看不爽別人已經有一點點努力的進步,所以我一定要用否定的方式,將別人殺的體無完膚。我沒有在西方有長期的待過,但是我聽說他們比較不會用否定的方式去面對人,尤其是在教育之上。

                        引用自Eye without S

 

Kune這段的論述,筆者認為是有點過之。當然一社會現象之觀察,本來就是由人們去自由評斷。筆者認為,台灣這種「否定」現象,早已經存在。但是還不至於內化到達每個人都「看別人好就眼紅」的狀況。然而,不嚴重不代表我們不要去重視這個問題。我們要做的並不是整天宣揚「肯定」社會的美好,當務之急,應當是找出造成「否定」社會的源頭。

 

Kune在文中也有提到,西方的國家似乎比較不會用否定的方式去面對人,尤其是面對學童的時候。我們都知道,教育就像是社會大樹的根,什麼樣的種子、種法、環境,影響了這顆大樹成長後的面貌。所以,筆者跟Kune也達成了一個共識:「教育」。沒錯,問題應當是出在教育。

 

筆者之前寫過一篇《沉痛的包袱,拖著沉重的腳步》。旨在批評當前台灣教育觀念的種種短視近利的觀念。包括了升學主義、唯分論等等。造就了台灣當今學生們,普遍都是不快樂的學習。而不快樂的學習,絕對不會有一個快樂的人生。學習成效也幾乎等於零。而台灣的教育界,似乎用一種盲從的心態,變相的去鼓勵這種風氣。這是不可取的,自古以來知識份子應當有經世濟民之理想,怎能盲從一種傷民敗國的風氣呢?

 

筆者認為今天「否定」社會的形成,跟台灣的教育觀念有相當大的關係。在台灣,對於一個學童的肯定,大半是來自於外在學科評量分數。而不是其健康的體態、心理,與對學習的熱誠。而Kune也提到,隨著帶著這種成長背景的孩子長大,為人父母後,也以同樣的觀念再來教育其下一代。造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而這樣的觀念,通常都是伴隨著所謂的「門檻」認知而來。舉一段Kune在其文章中對門檻的解釋:

 

正因為大家在成長過程中面對的都是這樣的否定態度,接下來長大結婚生兒育女之後,也會轉嫁這種方式在小孩上面,也是透過自己面對高標準的要求去看子女需要達成的門檻在哪,而且隨著教育普及,受到高等教育的父母越多的時候,他們對門檻的設定自然就會提高,很像是一種乘數效果的方式向上飆升,漸漸的小孩子面對的壓力越來越大,而不是因為他們做的不好,是因為他們做的「不夠好」另一方面,門檻也是個很不理性的計算,因為門檻的設定通常一定會帶有主觀的意識的介入,如此以來可能容易忽略了每個人天生的能力就不一樣,不是DNA配對就一定會截長補短,成就一個完美的優生學,每個人既然不可能成為通才,那又何苦定一個門檻,或許是一個永遠無法完美達成的門檻,反而造成了父母師長們最後面對一段段的失望,小孩也因為這樣子面對一段段的失落,感覺沒有達成目標的成就感,父母師長也苛責自己沒有努力教育好自己的小孩,但是這可能都不是他們的行為模式上的錯誤,而是一種認知的不同產生。

 

這段論述,完整地表達了當今台灣社會中,「否定」與「門檻」所交織而成的一種惡性循環。行之有年的這些觀念,導致了當今台灣教育觀念更加的變形。筆者也在《清廉是永續品牌的基礎,台灣有這個地基嗎?》一文中提到,台灣的教育參訪團體,參觀北歐國家不管幾萬遍都是一樣的。那是一種內化在每個人心中的價值觀念。之前筆者讀天下雜誌時,看到一段芬蘭教育的報導。報導是這樣寫的,說芬蘭的教室中,永遠都不會出現因為要趕課而犧牲掉學習能力較差的孩子的權益。而較聰明,學習能力較快的孩子,也是打從心底的認同應當要等大家都一起學會時,才進入下一段的課程。而自己也會去盡心的協助能力較差的學生。這是一種價值觀,在台灣根本不被認同的價值觀。

 

當然會造成這樣的價值觀,當然是因為歷史、社會等種種的因素,無法評斷誰對誰錯。但是近幾年來,台灣中低教育界卻逆向的鼓吹這種歪風。包括筆者之前提到的,學校為了自己的生存,努力的壓榨學生的精力。用「要會讀書也要會玩」的理想口號,慢慢的淘汰那些無法在課業以及活動上兼顧的學生們。學生們喪失學習熱情,慢慢的導致學習成果M型化。筆者還是認為,這真是非常不可取。

 

什麼樣的態度,才能真正的解決「否定」社會的問題。「平等、互助、博愛、肯定」,這樣簡單的口號,只要真正的內化到每個人的心中。很多社會的問題就會消失了。講的比做的簡單,當然需要政府逆水行舟的去宣導這種觀念,將這種觀念內化到每個人的心中。

 

套一句Kune在其文中最後一段所言:「下次,在我們想要批評別人之前,是不是都可以多加一點肯定的語氣,或許這樣別人會充滿更多改善的力量。」,加油台灣!

1 意見:

Will Liu 提到...

感謝你的回覆,其實我也只是提出一個現象,希望大家可以思考這個問題,至於社會的源頭在哪,其實我自己都還沒有辦法確切的知道,可能我比較悲觀的描述吧!!!

還有壓!! 我的名字是KuenWei,簡稱也不是Kune耶!! 哈哈~~ 沒關係的!!

期待能跟你有更多的交流囉!!

Designed by Posicionamiento Web | Bloggerized by GosuBlogger | Blue Business 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