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refox 外掛:StatusBars 讓你整理你的瀏覽器Downside
也許各位朋友們在看到此文標題的時候,會不太了解「Downside」的意思。其實筆者也不確定「Downside」到底是不是專指瀏覽器的那一個地方,只是在逛外國網站的時候常常看外國朋友這樣用。那先貼一張圖,不清楚的朋友們一看便瞭。
用紅色線框起來的地方就是「Downside」唷。
各位使用火狐瀏覽器的朋友,一定裝了許多外掛小東西吧?有些外掛在安裝之後,會縮成小圖示放在Downside上。例如說上圖中可以看到,筆者有安裝 IE Tab、Minimap、Scrapbook 等等。不過有個問題出現了,隨著越來越多好外掛的出現,各位朋友們是否發覺,你們的Downside是否日顯擁擠且雜亂無章?
今天要介紹的這款小外掛「StatusBars」,其功能就是在讓使用者可以整理分類一下放置在Downside上面的小東西。
安裝過程就不闡述了。安裝好之後,在Downside上面按右鍵,便能夠進入編輯頁面。在裡面使用者可以新增或編輯想要的分類,然後再依序把圖示拉進去即可。
不過這邊要提醒一下各位朋友唷,這個外掛暫時不支持中文(泣)。不過,還蠻好用的啦,大家可以嚐鮮一下!
Kindle 的熱賣是否只是曇花一現?來看點統計吧。
不知道各位朋友們們還記不記得「Kindle」這個由 Amazon 推出的數位閱讀器。筆者還記得,在去年(2007)的十一月推出時,造成了一股不小的炫風。從產業觀察家、投資經理人到各大部落客與科技網站,都在看亞馬遜是否能夠打掉「書本」這個類比界的最後一座堡壘 。
知名的科技產品資訊站 Engadget ,曾在 Kindle 剛推出的時候,順便做了一項名為「你會買 Kindle 嗎?」的調查。結果如下:
當時做出來的結果是由「反方」獲勝,不過在這之後,竟然就傳出 Kindle 熱賣賣到缺貨的新聞 (請按此)。且先不管有無造假之嫌 (有看過此種說法),在此新聞一出的同時,可說是振奮了那些少數看好 Kindle 的人們。
而從去年的十一月到現在,也已經滿兩個月了。在這兩個月之間,Kindle 到底有沒有以當初那樣令人跌破眼鏡的方式繼續勇往直前呢?
在這邊筆者先來個小插播!不知道各位朋友們還記不記得我們偉大的賈佬(Steve Jobs) 在 2008 年的 MacWorld 上面,曾經表達他對 Kindle 的看衰。他說,「人們已經不再閱讀了」。不過我們都知道他講這句話的時候,已逢 Kindle 開賣一個多月之時。如果 Kindle 賣的嚇嚇叫的話,那賈佬說這話還挺值得玩味的?
回到我們的主軸上來,我們來看點數據吧。根據 Compete, Inc. 所做的調查,2007 年十一月 Kindle 首次露面,就登上 Amazon 自家商品搜尋引擎的前十名內。跟大家熟知的火紅產品 Playstation、微軟的 ZUNE 勢均力敵。
Compete, Inc. 所做的另一項調查則是將 Kindle 與 iPhone 拿來比較:
筆者感到較有興趣、覺得值得拿來討論的是第二項調查。這項調查將 Kindle 與 iPhone 兩者各自的消費者,依據年齡與收入加以區分。那就讓我們一起來仔細的看看第二項調查的數據有什麼有趣的地方吧。
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24歲以下到 44歲之間的消費者,是選擇 iPhone的。若進一步的推斷,我們可以初步認定因為 iPhone 產品本身設定的顧客群與產品本身的特質,較受到年輕人的喜愛。我們甚至還能初步斷定這樣的數據,符合了我們偉大的賈佬所講,現在的年輕人已經不愛閱讀了。
再接著來看,我們可以發現,依造收入加以分類的這部份,也是呈現二元狀況。收入高低從中間切一半,收入較高者會選擇 Kindle;收入較低者會選擇 iPhone。但是據我們所知的,iPhone 最低的價格為 499 美金,而反觀Kindle 則為 399美金,為什麼收入高的人反而會偏愛 Kindle 呢?
這或許已經有點牽涉到心理學的範疇了,而這方面已經超過筆者的能力範圍。不過筆者是這樣的認為啦,收入較高者不會需要 iPhone 來滿足自己和為自己標示社會地位。反而轉而選擇相比之下更實際的 Kindle。
綜觀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得知,至少 Kindle 到目前賣的不錯。但是,若 Kindle 無法成功的打入「年輕人」與「主流消費者」的範疇內 ,那麼這個產品便無法長紅。也絕對無法達到改變人類閱讀習慣的宏願。
老話一句,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圖片來源:Compete, Inc.、Engadget
RIM 決定將黑莓機也丟往娛樂型智慧手機的混戰中?
雖然說 IDC 才剛剛發布「08年全球手機市場僅個位數成長」的新聞,但是綜觀手機廠商之間的競爭,尤其是智慧手機,卻絲毫沒有減弱的情形。
大家最熟知的「娛樂型」智慧手機,亦即指說功能與顧客設定方面偏重於娛樂導向,應該非 iPhone 默屬了吧?當然還有其他的品牌。而據我們以往的認知,黑莓機應該是走所謂「商務」導向的機種,今天怎麼卻突然跳入這個廝殺激烈的市場呢?
Research In Motion has leapt into the retail consumer market with products such as its pink BlackBerry Pearl, a candybar-shaped e-mail phone stuffed with multimedia goodies, exposing itself to shoppers' fickle tastes and competition from Apple Inc's iPhone.
轉自路透社
新聞指出,RIM將以 Pink BlackBerry Pearl 之類的產品來打入一般大眾的消費市場。
Its devices now include more "lifestyle" features like television, music players, cameras and Facebook social-networking software for broad appeal.
轉自路透社
而這類的產品將會包含電視播放、音樂播放、相機,甚至是與 Facebook 這類社群網站做結合。強調一種「Lifestyle」做為特色。
如果真的要進入所謂「娛樂型」智慧手機市場,那麼 RIM 無疑是將自己置身於與 Apple 的 iPhone 正面對決的情況下。對於這件事情,正反意見的聲音都有。
有些人認為 RIM 敢於進入,某種程度的表示 RIM 對其產品上面的信心。但是也有投資經理人將 RIM 的評等調低,因為美國經濟衰弱會讓消費者延遲購買新手機的時間。
就筆者的觀點來說,筆者尚沒有足夠的資訊來判斷 RIM 這一項策略。不過筆者唯一知道的是,不管經濟是否衰弱導致買氣降低,RIM 一定得「show somethig desirable」。
「goDocsBar」,將 Google Docs 結合至 Firefox
今天在逛 Mozilla Taiwan 討論區的時候,看到了「goDocsBar」這款標榜將 Google Docs 結合至 Firefox 瀏覽器 (Companion for Firefox) 的外掛。點進首頁後,點選下載便會自動安裝,過程就不多闡述了。
安裝完畢,重開 Firefox 後便會在 sidebar 的地方出現「goDocsBar」了。一開始先用 Google 的帳號登入, 「goDocsBar」便會取得你在 Google Docs 上有上傳的文件、簡報檔等資訊。
簡潔、精美的畫面,讓我們省下了還要開啟 Google Dosc 頁面才能處理檔案的問題。但儘管方便,外掛裡面如文章的排列方式 (可用標題分、作者分等) ,該有的都沒有少掉。比較吸引筆者的功能,是使用者們可以直接把檔案拖曳到下方那個看起來像垃圾桶的那個區域,直接在外掛上面上傳檔案到 Google Docs。
基本上用過後筆者認為若常在使用 Google Docs 的朋友們,這款外掛會相當的方便到您。快去試試看吧!
Web 2.0,網路真的有「種性制度」嗎?本土Web 2.0的兩條路。
種性制度源自於印度,是一種從古印度直至今天一直被印人遵循 (雖然印度憲法已經明定廢除,但依舊無法全部革除) 的封建制度。種性制度將人民分為四個等級:婆羅門、剎帝利、吠舍、首陀羅。階級與階級之間有著絕對的職業分野,社會地位亦同。階級與階級之間不能通婚、有所往來。
之前筆者在《Web 2.0 是不是推起來了,不是誰說了算。》之中提到,台灣並不是沒有人在使用所謂的 Web 2.0 服務,是台灣本土的 Web 2.0 網站在數量及使用人數上不敵國外網站才對。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台灣 Web 2.0 的網站在數量以及使用者人數上面皆落後給國外的大網站呢?
筆者認為應當是外國網站如 Youtube 等,不具備所謂「區域性」的限制。即便功能相當之簡單,一般的使用者甚至也不會使用 Youtube 上面的 Social 功能 (如對影片評分) ,卻只因為上傳影片、分享影片這些行為是完全不需要文字來做媒介的緣故,Youtube取得相當大的成功。
反觀回來,所謂的「書籤網站」。Digg、美味書籤等外國大型書籤網站,先撇開「推文數跟使用者數量呈正比」這個說法。之前筆者曾聽過種說法,說他們網站做的是多麼簡單如 Web 2.0 的精神,所以推文數才會那麼多。
筆者聽聞的這項推論,白話的來說,亦即就是「越符合 Web 2.0 精神的網站,網站使用者與網站參與度會越高」。這樣的推論乍看之下或許正確,甚至能夠舉出 Youtube 當作例證。但要推翻這樣的推論,只要問個問題:「Digg、美味書籤在台灣的使用者有 Youtube 的 1/2 嗎?」,就知成立與否。
但是各位朋友們,請不要忘記,儘管同為 Web 2.0 網站,還是有所謂的分野在的。身為「書籤」網站,似乎就難逃一死的得被「區域性」特質給限制住。當然不用說的,台灣地區主要的書籤網站為 Funp 和 黑米。
回歸到這篇文章 (離題了五段XD),從上面敘述中,筆者與各位朋友們應當能先取得一個共識,那就是 Web 2.0 網站有時真有其「區域性」的限制存在。而因為這種限制,在網站的擴張上必定造成了一個極限。
而今天這篇文章呢,最主要的不是要談國外大網站進行跨國擴張的時候所遇到的困難。而最主要是針對國內的 Web 2.0 網站,談一個類似「區域性」的東西。可以稱為「文化分野」,也能像筆者開玩笑的說成「種性制度」。
類似的議題,《數位之牆》的黃紹麟前輩,在其《Web 2.0 ,終章(二)有文化的網站做不大》一文當中有談到。那麼筆者就借力使力的從這篇好文章所談論的東西來切入,然後再帶入筆者所要講的。
國內最多人使用的本土 Web 2.0 服務應當還是「無名小站」或者「天空部落格」之類的 BSP。對照上了 Funp或黑米等本土書籤網站,可說是鯨魚對上海豚 (說小蝦米有點太低估他們)。
為什麼會造成這種市場局面?筆者以前說過,Web 2.0 的發展基礎是社會學,因此一個Web 2.0 網站的用戶數多寡,完全看它佔領了那個社會階層(或者文化階層)而定,那個階層直接決定了用戶數的上限。
的確,若拿出上述兩組 Web 2.0 服務的使用者資料做比對,兩組之間的差異是相當顯著的。無名那邊的大概就是一般民眾,如走在路上的國高中妹妹。而 Funp 這邊的呢,則可能是某校的某個資管系學生。
也就是說,使用者所屬群體的人口數量越多,那麼在假定「能吸引到一個國中妹妹就能吸引到全台灣過半的國中妹妹」的情況下。擁有大眾使用者群的網站,便能以量取勝的獲得相對於擁有小眾使用者群的網站還要大的市場局面。
那麼,造成市場局面大小差異這樣的結果的原因,說是使用者是廢話,始作庸者為「網站」本身。用黃紹麟前輩的說法來講,就是一種「文化氛圍」,或說「目標使用者」的不同。而前輩在他的文章中也是劈頭的就直講「講不出來是什麼文化」的網站,才有可能突破文化間的藩籬,做到最大。
所以,Web 2.0 到底有沒有種性制度,筆者認為是「有」的。我們的確是很難去找出更多跨文化間共同會使用的 Web 2.0 服務。也許能說 Blog是一項大家都會使用的服務,但是馬上就會浮現出無名小站使用者跟 Blogger 的使用者的分野。
故筆者在此認為,不管是 Funp 等書籤網站,亦或者其他本土的 Web 2.0 網站,擺在眼前的只有兩條路。就想像冷戰時期的柏林圍牆吧,一條路是繼續的兩邊生活,另一條路便是推倒他,網路上大家都是老大,決定在你。
什麼意思呢?也就是說,如果要保持小眾市場去經營,那麼就好好的經營小眾。儘管到最後某個書籤網站上都只剩下科技狂人在推文,各位朋友們也會因為那邊是科技狂人的出沒地而去那裡尋找相關資訊。
但如果你要讓高牆倒下 (我沒有推薦李家同的書唷!),那麼你就得狠狠的把牆給毀了。說穿了,說難了,或許還是只能去尋找那一個大眾市場會接受的服務。
加油!台灣的 Web 2.0 !
二十一世紀的生存方式,淺談「合作式創新」!
相信各位朋友們都知道,今年的世界經濟論壇 (World Economic Forum) 在前幾天 (1/23) 於瑞士達沃斯正式展開。到今天為止也已經是第四天了。
很多朋友們都看到了比爾蓋茲在論壇上面大力倡導「創造式資本主義」,大家也都看到了索羅斯對著美國砲火猛烈的批評。甚至有些人悲觀地認為,世界經濟將開始衰退。
而今年的 WEF ,除了上述有關「全球經濟」的議題之外,尚有也是相當熱門的「環境問題」。本次主辦單位還費為代表們提供了94輛使用低污染生物柴油燃料的汽車以供出行。
就兩個議題?不,其實還有第三個,只是比較少被關注的樣子。那就是「合作式創新」!
「合作式創新」為什麼會受到關注,基本上可以有兩種的解釋方式。
第一,隨著全球化,世界各地的經濟、訊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將更加的密切。大家一定看過「蝴蝶效應」這部電影,而所謂的蝴蝶效應在當今扁平的全球世界將會更加顯著。而單一地區的問題,如今也可能因全球化的緣故被放大成全球性的破壞,例如美國次級房貸。故「合作式創新」,將全球集合成一股強大力量,會越來越重要。
第二,許多善用合作創新的公司,在各個面向的表現都相當的良好。這邊引用一下艾倫‧麥考麥克教授《Learinig the Fine Art of Global Collaborarion 》裡的一段話:
許多公司都把合作當成某種形式的外包,但頂尖公司不會如此,他們會進行重大投資,以培養合作的能力。
「合作式創新」在近期來廣泛的被討論,應當就是基於上述的兩項理由。但是不管是第一個理由還是第二個理由,這兩個理由共同給我們的一個方向就是「合作」。
美國一位管理學者邁肯斯就曾說:「對於決策者來說,首要職責並不是自己創造出一種新的思路或是進行新的發明,更重要的是,他需要具備一種能力,能夠讓來自內部與外部的知識資本有效地組合在一起,讓它們生根、開花、結果。」
今天筆者要切入的面向,則主要是在談企業投資於「合作」上的面向。包括了投資「人」、「流程」、「平台」、「計畫」。
投資「人」:
最主要的投資方法為改變公司的「軟」體。也可以說是改變公司的「文化」。讓經理人更能找到能協調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好員工。公司也能從外力的角色投入人才培育等等計畫。
投資「流程」:
應當把「合作創新」當作公司獲利模式的核心,進而在打造合作的流程時,採用以學習為導向的作法。這樣能讓不同文化所組成的工作團隊,用流暢的方式進行合作與創新。
投資「平台」:
有著共同的平台,顯而易見的會讓合作創新更加簡單。舉例來講,iPhone的 SDK 或者 Google 的 Andriod 都讓開發創新更加的簡單。
投資「計畫」:
好的公司,會把合作當成「計畫」來管理。而不僅僅是一個又一個丟來丟去的想法。這時多半的公司會指派一位「合作長」,來監督公司與別的公司或個人合作的案件,也由他來建立起公司的合作能力。
中午12:21 | 標籤: 哈佛商業評論, 產業, 評論, 新聞 | 3 Comments
是否又變回蘋果「電腦」,Apple公司玩完了嗎?
前幾天看華爾街日報的時候,忘記是哪篇針對Apple的新聞寫道:「The Party Is Over」。
Apple最近的股價可說是可以用坐自由落體般來形容。由上面這張從 Google Finance 上截取的資料,明顯的可以發現到 Apple 的股價約莫從 2007 年的年底開始下滑。而直到了今天,Apple的股價在 2007.12.24 ~ 2008.1.23,也就是剛好整整一個月的期間,滑落了將近五十美元!
固然影響股價的因素跟電腦故障的因素一樣,有時候可能性無限大,正確原因相當地難捉摸。而且當前應當還算是次級房貸影響美國經濟的陣痛期,又適逢全球股災。Google都跌了一百多元美金了,Apple 這樣有需要大驚小怪嗎?
這個問題在國外好像討論的蠻熱烈的,那就是「Apple玩完了嗎?」因為沒來由的股價持續下跌了一個月,而且目前沒有好轉跡象。是投資人對科技業失去了信心了嗎?還是單純的對 Apple 近來的決策與表現感覺到不滿意?
外國的一位知名部落客 Howard Lindzon 先生似乎也是這次的受害者,他在他的 Blog 上打了這段話:
It is a sad day for sure. I still love Apple, but the stock no more.
取自於HowardLindzon.com
畢竟 Apple 的股價並沒有因為 Macworld 的舉辦而有所起色。甚至有人懷疑,Apple 將今年 Macworld 的重點擺在空氣機上面,是放棄原本其靠著IPOD稱霸的消費性電子市場的一種象徵。而且剛好空氣機出來後,業界或者部落格圈子的評價也都普普。
各位朋友們,你們怎麼覺得呢?
晚上11:21 | 標籤: 股市, 產業, 評論, 新聞 | 0 Comments
讓你截全頁,網頁截圖工具網站「Super Screenshot」
使用 FireFox 當作瀏覽器的各位朋友,對於「網頁截圖」這件事情,應該早就已經安裝了例如「Screengrab!」、「Pearl Crescent Page Saver」等等網頁截圖外掛了吧?甚至朋友們可能也安裝了「FireShot」這款可以直接編輯剛擷取好之圖片的好用外掛!
如果還沒有安裝上述外掛的朋友,不要懷疑,如果你是使用Firefox的話,就快點去安裝吧,這三款真的很好用。
至於使用 IE (不可否認目前還是大多數人使用) 或者其他瀏覽器瀏覽網頁的朋友,這邊筆者想分享一個日前隨意在網路上面逛到的網站「Super Screenshot」。
「Super Screenshot」的使用方法相當的簡單,連到首頁後即可看到一個像搜尋欄一樣的欄位,填入網址,按下按鈕就馬上能截圖嚕。這邊提一下,「Super Screenshot」相對於其他截圖軟體或網站的不同處在於,「Super Screenshot」可以截取全頁。
截完圖後的預覽畫面,還能讓使用者選擇要更改的變數,例如大小、輸出圖片格式等等。大致上就這樣簡單的功能與用法,去試試看吧!
晚上7:43 | 標籤: 評論, 電腦, 網路, Web 2.0 | 1 Comments
Art + Business + Culture ,再談「美感一致性」。
不知道各位朋友們還記不記得一月初時,筆者寫了一篇名為《文化 + 藝術,高利潤的美感市場》的文章。談論了先今市場對於一種具備藝術感、文化感與靈魂的產品的需求正在增加的情形,還有「全球性整合企業」(globally tntegrated enterprise)的特點。
這類銷售「具備藝術感、文化感與靈魂的產品」來獲利、擅於整合自身公司龐大的跨國資源的企業案例,相信各位朋友們常能在報章雜誌、網路、blog上面看到。例如「創意好產業 ; 設計好生意」就寫了一篇《全球品牌的設計管理: 設計在星巴克》。
各位朋友如看過許多案例,便能在這些案例上發現些共同點。不難發現地,這些企業皆是成功結合了「藝術(Art)」「商業(Business)」「文化(Culture)」的最佳案例。
這三者的結合,以實體和非實體的商品(服務),同時的送到消費者的手中及心中。
這三項特性的結合,筆者以為可以稱做為「A&B」或者「A&C」。甚至還有人將藝術與商業結合的企業稱作「藝企」。在這邊順道介紹一個好網站,便是「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A&B藝企網」。長期關注台灣國內A&B企業的動向,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前往挖寶。
而國內知名的一位Blogger,同時也是擔任政治大學商學院EMBA班文化創意特邀講座主講人的「城市霞客」,在經濟日報上面提出了一個新名詞,來概括同時結合A&B&C的企業。
此名詞(概念)為「文創產業ABC槓桿」。以企業(Business)作為槓桿的支點,將藝術文化各擺兩邊。維持一個動態的平衡來達到獲利。
但為什麼已經有那麼多的人提出這類的名詞,也證實了這樣的商業模式的存在與成功。筆者還是要繼續的來談呢?實則是筆者在寫完第一段提及的美感一文後,有朋友私下問筆者:「美感一致性一定要跨國大企業才能達到嗎?」。今天的文章便是談對這一問題,筆者之看法。
筆者認為這樣的一個問題會被提出,還是出自於眾人對A&B&C企業的不了解。儘管大部分的人(甚至包括筆者),都能簡略的分出A&B&C企業與一般企業的不同,甚至進而指出兩種不同企業的範例。但對這種文創產業的商業模式,不算是有太深的了解。
直接的,我們來談談構成文創產業的三個特性,也就是前面有提到的「藝術」「產業」「文化」三者。
請各位朋友試想,「What is Art?」。這個部份,筆者想舉上述提及的「城市霞客」先生在其《城市霞客文化創意系列--文創產業ABC槓桿》文章中提及的一段話來說明。
其實廣泛定義的Art,應該是指任何一個人在自己專業領域裡,傾其巧思、專注一致,把自己的工作做到完美的程度(state-of-the-art)的技術,即可稱之為Art。長年踞坐燈下雕刻師傅、操刀揮鏟烹調美味的主廚、鎮日穿著無塵衣在實驗室裡研究晶圓的工程師,無一不追求完美、近乎苛求的境界,皆是值得敬重的artist。所以不管藝術也好、技術也好,其相同的部份就是創意與工藝。
接著我們來看看「文化」。筆者對文化這兩個字之定義,最常掛在嘴上講的句子是「文化可大可小」。小如台灣人早期見人都會掛一句「吃飽沒」在嘴邊,大如華人對新年的慶祝方式,皆是一種文化。所以文化是什麼?是一種「生活模式」。
而只要我們做出能夠與某一特定人群之生活模式相呼應的產品,這個產品便有了文化性,可以打動人心。
而企業的部份,筆者想就不必多談,大家最甚了解的應當是此項。
回到那個友人私下問筆者的問題,筆者的答案是「NO」!筆者認為不緊只有跨國大企業才有辦法達到美感一致性亦或成為文創產業。因為,衝著那句「文化可大可小」。跨國大企業不會針對一小群特定文化的人群去做專屬的產品,在這個部份,較小間較在地的藝企便能遞補上場,擊出漂亮的一擊。
而就如同霞客提到的,雕刻師傅、主廚都能夠達到廣泛的藝術境界。那為什麼一間在地的小餐館、小刻印店,就不能夠達到「美感一致性」呢?當然是可以的。
筆者認為跨國、在地的藝企差別在於「角度」與「整合」。
因跨國大企業擁有跨國性的員工,也就是生根在每位員工中的內在文化是拉哩拉雜的全部加在企業裡。「整合」此刻便變得相當的重要,詳細可以參考筆者在本文第一段提到的那篇文章。
角度的問題,即時剛剛提的,簡單講就是「消費者」群的大小。例如大公司能推出符合亞洲飲食文化的食物,但只有在地的台灣餐廳,才能夠推出符合台灣人口味的食物吧?
總結一番,這文章除了筆者對此問題的趕寫,同時還有一個目的。便是「鼓勵大家發展藝企」。不要認為這都是大公司才辦的到的事,只要有心、有熱血,相信能夠遠遠就在街角看見您公司或商店的靈魂。
戰地風雲系列新作將網路化,談遊戲產業兩大趨勢與契機
各位朋友,也許你跟筆者一樣,沒什麼錢,也不是個重度的遊戲迷。只是偶爾會想玩玩 CS、戰地風雲之類的 FPS 遊戲。在以前,沒錢的我們不正當的玩到 (別想太多,我指的不正當是到朋友家玩)。但是就在 2008 年的這個夏天,我們將可以在網路上正當的下載戰地風雲的最新系列作品「Battlefield Heroes」。
SETH SCHIESEL先生在New York Times Blog上發表了「The Video Game May Be Free, but to Be a Winner Can Cost Money」一文。文中提及,EA公司將發展一種新商業模式於他們的遊戲產品上,而這種模式,就是「Free download on Internet」。
Players can pay not only for decorative items like shoes and jerseys but also for boosts in their players's speed, agility and accuracy. Mr. Florin said that while most users do not buy anything, a sizable minority ends up spending $15 to $20 a month.
節錄自「The Video Game May Be Free, but to Be a Winner Can Cost Money」
使用者可以只買一些像是鞋子、衣服的裝飾品,也能付費提升他們角色的能力。不過他們依舊是了解到,大部分的人是不會付費的。但他們估算出一部分的人一個月至少會付出 15 ~ 20 美元。
這種稱為「microtransactions」的獲利模式,相信各位朋友們都不會陌生。現下的許多線上遊戲,即是以這種方式在運行。標榜「終生免費」,但如果想獲得一些特殊的服務,則需小額付費。
「microtransactions」,從字面上來看:微小的、正在擴大的獲利。白話一點,就是靠著一部份會付費的使用者聚沙成塔的獲利模式。SETH有提到,EA公司希望將這樣的一個模式帶入西方世界。但眾所皆知的,這種模式在我們生活週遭,也就是亞洲,已經相當普遍了。
而EA當然也不是只看亞洲的這些遊戲公司做的好像不錯,就也跟著一頭栽入。根據SETH指出,EA早已經在兩年前於南韓做過「free online games」的測試。
The game industry is booming worldwide, largely on the strength of two trends: a demographic expansion of the gaming population beyond the traditional young male audience and the rising popularity of online play.
節錄自「The Video Game May Be Free, but to Be a Winner Can Cost Money」
遊戲產業正在面臨著「產業全球化」與「產業巨大化」。而這兩種結果是導因於兩項遊戲產業的趨勢:男性以外的遊戲人口的成長、網路遊戲人口的成長。
With Battlefield Heroes, E.A. is trying to capitalize on both trends at once. Not only will Heroes be distributed online, but also it is meant to provide a simpler, more accessible entertainment experience than the relatively complex earlier Battlefield games. The combat-oriented series has sold about 10 million copies since the 2002 debut of the franchise's first game, Battlefield 1942.
節錄自「The Video Game May Be Free, but to Be a Winner Can Cost Money」
EA希望藉由「Battlefield Heroes」來應對這兩項遊戲產業的趨勢。淺而易見的,「Free download on Internet」已經符合了上述的第二項趨勢。那第一項趨勢呢?
這個部份,各位重度遊戲的朋友們可能會反感。EA為了要應付更多男性以外的遊戲人口,決定將遊戲的難度降低並縮短每回合的時間。這還不是最糟的?沒錯,EA決定將遊戲的風格改為更加「cartoony」。像右邊這張圖這樣:
做個結論,筆者認為這樣的獲利模式明顯的是新的一條通羅馬的大道。而且已經在亞洲被證實過了。也許在數字上面找不到任何證據來認定西方國家無法遵循這樣的模式。但筆者要提的是「人」這個觀念。
人本人本,人才是本。西方與東方顯然是不同的文化,擁有不同關於遊戲體驗的渴望。同樣的東西,東半球西半球互相搬來搬去能不能獲得同樣的成功,在其他的產業早已經有相當多成功與失敗的例子了。遊戲產業亦同。
想要尋找新的獲利模式的企圖心是好的,但能否成功,老話一句,「拭目以待」吧。
Apple 與 Google 的愛恨糾葛,IPhone v.s Android 的競競合合
不知道各位朋友們記不記得,身為 Google 創辦人之一的 Eric Schmidt,在 2006 年的時候加入Apple公司擔任董事?時到今天也一年多了,先撇開兩間公司給公眾們的印象,或兩間公司的公司宗旨。在這一年多來,兩間公司之間還真的發生了許多事情。
筆者想,最廣為人知的無非就是 Apple 在去年的 Macworld 上發表了席捲 2007 年的展品-IPhone。而 Google 也在同年決定開始開發 Android 這個手機平台。
不過基於 Eric Schmidt 還是 Apple 的一位董事,這兩項相對衝的產品,一直沒有在兩間公司之間引起什麼比較大的爭論。但筆者昨天在 New York Times Blog 看到「The Passion of Steve Jobs」這篇報導。從文章標題可知,我們偉大的賈佬肯定放了什麼話給世人。
P.S 筆者好像有看到這篇文章被節錄翻譯成中文,主要是講 Jobs 在表達他對 Amazon 的 Kindle 的看衰法。不過筆者忘記是在哪看到的了。
“Having created a phone, it’s a lot harder than it looks,” he said. “We’ll see how good their software is and we’ll see how consumers like it and how quickly it is adopted.” In seeking not to get locked out of the mobile phone world, “I actually think Google has achieved their goal without Android, and I now think Android hurts them more than it helps them. It’s just going to divide them and people who want to be their partners.”
我們偉大的賈佬,不知道他一年之中最嗆的時刻是不是就是 Macworld 的會期。開頭第一句就劈:「磨哈你乾單啦」(註1)。接下來更狠,賈佬言:「開發 Android 帶來的傷害比幫助更多」。賈佬甚至認為,開發之舉可能會激怒並分化 Google 的合作夥伴。
看來 Jobs 是不看好,亦或說不喜歡 Android 的發展案。不論原因是因為Android 真的不好,還是只是因為他跟 IPhone 競爭。
Android 最受人矚目的莫過於其是一「開放平台」,一個 OPEN 的東西。這類東西的好與壞,產界學界早已經爭論了許多年,筆者便不在闡述。但如果 Android 真的只把 OPEN 當作 Killer,大家都知道 IPhone 在今年二月也即將要 SDK 了吧?
不過我們都知道,Android 只是個手機平台,他不是手機。換言之,儘管當前 IPhone 似乎盡能事的把一切的路堵死。但仗著不是個手機,Android 整體的發展性,筆者還是認為是能有所為的。尤其是 Google 這邊還擁有台灣的宏達電這樣優秀的企業支持。
整體來看,Google 與 Apple 之前的關係就是常在講的「競合關係」。競爭、合作、競爭、合作,如此而已。但是真的到了最後,IPhone 與Android 的對決,還是只能有一間在最後關頭使出大絕的企業能夠勝利,拭目以待嚕。
註1:閩南語「沒那麼簡單」之意
圖片來源:www.salon.com
看球也要看美女,2008 澳洲網球公開賽美女精選
好吧,筆者承認這幾天都被澳網捆的死死的,整天眼睛離不開美女電視。古人有云:「獨樂樂不如眾樂樂」。在欣賞完精采的美女比賽與美女選手的球技後,當然要與各位朋友們分享。
至於以下的美女是如何選出的呢,說明一下。筆者從今年(2008)參加澳網的女子單打選手中的種子選手中,以個人觀感挑出六位。不過其實還蠻好選的啦,因為長相M型。。
不過在開始之前,還是要跟各位朋友們嘮叨幾句。美女固美之,但也要各位朋友熱烈的支持,她們才會繼續在比賽場上曝光奮鬥。所以嚕,做了一整天電腦的,看完之後出門運運動打打球吧,身體最重要。
Ana Ivanovic - Serbia
名列大會女單第四種子的 Ivanovic ,截自目前為止的表顯都不讓人失望,也希望她可以繼續挺進下去。
Maria Sharapova - Russia
大名鼎鼎的莎娃相信各位朋友都一定耳聞過她在場上的那令人銷魂振奮叫聲,喔不,是「吼叫聲」。前一陣子的受傷讓莎娃這次僅以第五種子參賽,不過至今表現相當好,奪冠希望濃厚啦。
Nicole Vaidisova - Czech Republic
已經三度參賽的 Nicole ,今年的成績可否更進一步,值得持續關注唷!
Alona Bondarenko - Ukraine
比較可惜的 Alona 雖然挺進了女單第二輪,但是不幸地被淘汰嚕。不過剛剛查了一下,她參加雙打的部份過了第一輪,祝福她吧。
Maria Kirilenko - Russia
又是一個瑪利亞!Kirilenko 這次挺進順利,在女單第二輪時以 6-1、6-1的比數清掉了日本來的小愛。
Sania Mirza - India
總有些人是在澳網表現特別好,Sania 便是。去年跟大前年在但雙打各殺進第三輪,今年也順利挺進中,希望她有好表現。
----------------------------------------------------------------------------------------------------
對了對了,大家別忘了!咱們台灣雙妹可說是蓄勢待發呀,希望他們今年能夠拿下第一。
MacWorld 2008 ,Jobs 與空氣機的「better」三次方XD。
簡單來說,這是傳說中一票難求、票票千金的 Jobs 演講的縮減版本。原本九十分鐘的演講被 daily.mahalo 團隊剪接並加上了一些搞笑的特效。
相信各位朋友們都知道Apple在Macworld上發表了傳說中的「空氣機」。而不過就筆者個人而言,這個空氣機實在沒什麼吸引力。也許是因為筆者本來就沒對筆店有多大的需求,但為什麼我需要花一千七百多美元去買一台沒光碟機、插座少,同樣只能塞在包包裡面的筆電?
不過筆者還是期待空氣機在市場上的表現。畢竟對於空氣機,業界目前的肯定是大於否定的。全世界的 Blog 界也早就等著把褒貶的炸彈投向 Air。總之,拭目待吧。
晚上9:47 | 標籤: 科技, 評論, 新聞, 電腦 | 0 Comments
炫耀你的創意,IDEA 的推推王-「idealist」!
寶僑 (P&G) 公司利用外部創意平台來解決公司內部產品問題的案例,相信各位朋友們早已經熟悉不過。所以今天並不是要再來稱頌寶僑公司有多麼的明智,利用了全世界的智力幫公司賺進大把銀子。
今天筆者在聯合新聞網上的數位資訊專欄,看到了這篇「創意設計構想集散地-「idealist」」文章。idealist 這個網站,便頗有所謂「創意平台」之況味。遂想為文與各位朋友們分享,說不定你能在網站上找到意想不到的驚奇唷。
網站的功能從首頁的功能列就大致能夠了解。「idealist」集結了世界各地的網友們的創意 (或說突發奇想,不過許多發明不就這麼來的嘛)。各位朋友們也可以將你們的創意發表至網站上。
發表者可以自行為所發表的創意訂定標籤。然後就像熟悉的書籤網站一樣,只要你看到喜歡的創意,就能夠推他一把 (投他一票)。而獲得眾多人所親睞的創意呢,則是會在網站的首頁上面輪播。
其他類似書籤網站的功能都少不了,網友們可以針對創意去發表意見。另外還有就是首頁的標籤雲的部份,筆者發現原來大家對改造椅子那麼有興趣唷。
這樣子的一個網站,筆者認為最主要的價值在於「創意傳播」。至於是不是可以進一步的走向「創意利用」,則端視創意本身的質與量是否能夠達到商業化成產品的標準。
當然之前在別的文章筆者也提過,就現今的產業而言,創意是有相當大的程度被浪費掉了。而當前也出現了視「創意」為商品,扮演著在各公司之間仲介創意之角色的公司。說不定,改天哪一個創意就藉由這樣的一個網站被大公司發覺呢。
圖片所有權乃原作者所有。
再談誠品事件-是往上跳的跳板,還是往下跳的懸堐?
原本想說,奇怪,怎麼大家討論這麼多,也不見誠品來個回應之類的。怎麼講都要有一個人出來開個記者會開開官腔向大家解釋才是。想著想著,今天就在ZDNET看到了這則新聞「誠品:出版業應告別手工訂單時代」。
依照新聞內容,誠品今天的記者會主要是依照這一整個禮拜在社會上引起的種種反應做出說明。
誠品指出,關於電子商務平台收費一事,在國際上已早有先例。而誠品是抱持著要共同提升供給兩方的買賣效率的心態。包括了能夠改善當今出版業界供應過度導致資源浪費的情況,而且一切進出貨資訊採用電子化、透明化的平台,能一定程度的促進效率。而許多出業者關心的平台費用,誠品表示,依雙方實際往來金額從兩千元到四萬元不等。
到以上為止的說法,筆者都還能夠接受。但就像一位不具名的出版業者所言「但不懂為什麼你家的系統需要我來幫你付賬?」。
筆者並不了解出版業生態,但很明顯的是,在目前這件事情的進展上,出版業者與誠品這大型連鎖書店商的認知部份出現了某種程度的落差。
以出版商來講,出版商或許寧願犧牲掉一些調查進出貨的便利性,而選擇不要跟這個電子商務平台簽下死合同;而就誠品來說,他們的心態是,這個平台是提升出版業者與書店商雙方行政效率的工具,理應當使用者們共同付費。
誠品所言聽起來好像對,但似乎有點霸道?還是一個最本質的事情,誠品仗著其連鎖書店的進貨量優勢,強迫出版業者沒有選擇地加入其所提供的平台。而這個平台的並無所謂的不可取代性,故導致出版業者們認為這是一種強迫、不合理。
事到如今,總要有一個結論。筆者認為,也許這就跟中國的皇帝制度一般,誠品目前就是皇帝。而出版業者與書店商之間這個生態系王朝的興衰,就決定在這個皇帝是否英明。
換言之,誠品自覺其在台灣業界之重要性,在毫無協商,或說不尊重的情況下,強迫的將台灣的出版業者與其一起帶入誠品自己認為好的地方。
出版業部落格的大前輩老貓,今天也在其部落格中發表了「[札記]誠品吹起了產業改革的號角」一文。肯定了誠品這一連番的動作將對台灣出版產業有著非凡之貢獻。
- 我承認誠品有權喊價;
- 我同意誠品可以向出版社爭取更優惠的交易條件;
- 我憂慮的是誠品為什麼要用如此攤牌式的壓迫態度;
- 兩造之間的商業談判,我覺得我沒有立場公開評論;
- 但誠品的壓迫式作為(一面退書一面縮減採購量),將使出版產業產生無法避免的傷害,未來即使雙方達成協議,傷害也已經造成;
- 最重大的傷害是迫使利基型出版社完全找不到出路,市場只會剩下主流的暢銷書出版社;
- 但我很肯定經過這一輪談判,誠品對台灣出版產業轉型,絕對有非凡貢獻;
- 二十年後如果有人寫台灣出版史,將會說二○○八年之後,台灣出版產業大轉型,包括營業模式與通路倚賴,都有根本性的轉變,這些全都受惠於大通路發起強勢交易談判的衝擊;
- 從這個角度說,確實是誠品吹起了產業改革的號角。
引用自「[札記]誠品吹起了產業改革的號角」
總地來說,也許這就跟那被罵的臭頭也被捧上天地「全球化」一樣。當你發現他的存在的時候,你已經身陷其中了。這就是出版業的產業改革。
Web 2.0 是不是推起來了,不是誰說了算。
昨日接近午夜的時候,在「恩的領域」上看到 Andytn 的《為什麼在台灣Web2.0推不起來》一文。有一些心得、疑問,在這邊提出來跟各位朋友分享。也希望各位賢達能幫小弟我解答。
這一陣子我慢慢的把Web2.0散播給我身旁有在使用電腦的朋友們,發現要他們玩funP、Hemidemi這類的Web2.0服務,其實很難入門,有許多的功能對於一般的使用者來說真的很難懂,而且我的朋友們還是平時都有在摸電腦的人,更不用想那些平時不太玩電腦的使用者要怎麼學會Web 2.0 了。
引用自《為什麼在台灣Web2.0推不起來》
在這邊筆者想要先提出一個問題:「請問所謂 Web 2.0 普及的定義為何?」。筆者認為,以一個完整推論過程,在沒有任何對 「Web 2.0 普 及」的定義下,是太能不成立。
Web 2.0 普及指的是Web 2.0的定義為普遍大眾所了解?還是指泛Web 2.0之服務被普遍大眾所適用?還是指泛Web 2.0產業以台灣公司身分在國際上取得成就?筆者認為,若就上述這三個面向去做切割,會有更多更多可以討論的。
而就台灣目前的現狀來看,還是有相當多的Web 2.0服務較長在網路上找到且被使用。例如Youtube、FunP、HemiDemi、Anobii、Flickr、Google等等凡此種種。而且台灣七成網友擁有部落格。若說Blog是Web 2.0時代的一個相當重要之指標,加上那麼多的網站,那為什麼可以說台灣Web 2.0 推不起來?
但如果就這些網站的本質來講,卻只有FunP、HemiDemi等是台灣的公司。造成這樣情況的原因,筆者認為大體上是因為Youtube等外國網站早已經將這類的服務提出。而這類服務在語言上是沒有限制性,而且最好越大越好。試問,Youtube出中文版前,我們不能看影片嗎?
而FunP這些書籤網站為何能做成本土,可想而知的是因為具有區域性。這邊就不多敘述。
筆者認為這才是台灣Web 2.0的現狀。台灣本土的Web 2.0網頁不多,並不是台灣的Web 2.0使用率不普及。
一樣的東西到了台灣可能就行不通,台灣人總是喜歡加東加西,搞了一大堆的功能出來,而忽略掉網站本身的核心價值,卻不知道好的牛肉只要加鹽巴就很好吃了,不需要加一大堆的調味料,在台灣我覺得往往就是少了一點格調,許多東西看起來就是有點低級(我想了想還是覺得這個詞最貼切),要是可以走出自己的風格,把格調拉高一點,把格局做大一點,是不是會更好呢?!
如同一開始所提的,我覺得最大的問題點還是在人身上,大部份台灣人的視野很小,老是走不出去,我們笑別的國家如鼻屎邊大小,卻看不見我們連一沱大便也不如,要提升台灣人民的網路知識水平是有點困難,但我覺得還是可以盡點努力從身邊的人開始,也許這樣也會有一點點的改變吧!!
引用自《為什麼在台灣Web2.0推不起來》
台灣YAHOO是全世界少數能夠屹立不搖的一間公司,相信各位朋友都知道。而之前也曾發酵過一時的議題-書籤網站,有網友提到,為什麼每天在YAHOO新聞推薦文章的那麼多,到所謂正統Web 2.0網站例如FunP、黑米推文的人卻完全比不上。
筆者認為這是台灣Web 2.0業者該去思考的問題,不要把責任都怪在使用者沒視野。就跟當時全世界對中國的資本主義道路的韃伐一樣,認為中國大陸跟全世界不一樣的方式就走不起來,如今看看人家!
Web 2.0到底是誰在定義,筆者認為這一點要搞清楚。今天不是你做出所謂跟歐美國家一模一樣的Web 2.0網站就會有人來用。因為定義這東西、使用這東西的叫做消費者!
如果今天消費者不用這項服務,你就說他視野小,沒知識水平,筆者實在不能接受。如果今天一個跨國大廠在台灣推出一項商品,但是不被台灣的文化及使用方式所接受,那跨國大廠就罵台灣人沒見識、一坨大便也不如,各位朋友你能接受嗎?
結論是,筆者認為FunP、黑米等網站已經很努力的在前進。筆者並不清楚Web 2.0到底是不是真的跟各位朋友說的一樣,簡單就好。所以筆者沒辦法評斷說FunP或黑米或台灣的Web 2.0網站走的路正不正確。但是筆者清楚的知道一件事情,「唯有摸索出台灣最適合的Web 2.0道路,才會成功」。
從笨重的大象變成速度力量兼備的戰象,談全球整合型企業
也許各位朋友們在心中會有個共同的認知:隨著全球化的腳步,企業也跟著開始在全球佈局。隨著科層體制的不斷擴編,企業越來越龐大。而這樣龐大的企業,卻常常因為內部的各種問題,導致行政效率、策略制定、產品品質面面下滑,被譏笑成為「笨重的大象」。
然則,在現實的世界裡,我們亦或不是沒有看到成功之例子。依舊有許多的企業能夠在身軀龐大的情況下,用內部的組織文化之類的方式,使得自身在做決策、作執行的速度上依舊能夠維持著當初的水準。
再提一件大型企業可能會導致的缺陷-扼殺「創新」。之前筆者看亨利‧迦斯伯教授(Henry Chesbrough)撰寫的暢銷書《開放式經營》,提到了許多不管大企業或中小型企業也好,研發出的專利中被成功商業化上市場的,比例相當之低。換言之,就是專利的利用率相當之低。而書中提到的一些在創新上有卓越表現的企業,正是在創新流程上做了改變。才得以逃開創新被扼殺的危險。
而剛剛我們有提到,在現實世界中尚有一些大型企業能夠成功的由笨象轉變成戰象。其中包括 IBM、寶僑(P&G)、歐姆龍(Omron)等等企業。當然,在台灣國際品牌排名第一的華碩,在去年年底用Eee PC所打出的精采一役,也被譽為是一頭會跳舞的台灣巨獅!
當笨象變成的一頭戰象之後,可想而知的,其戰鬥力(影響力)便大的驚人了起來。而在強調企業社會責任的今天,跨國的戰象也才有辦法針對這些全球性的環保或社會議題,提出有效的關懷。
一月份的《Harvard Business Review》中,有篇羅莎貝絲‧肯特教授所撰寫有關於大企業戰象的文章。其中提到了一個名詞,便是「新資本主義」-一種以「利他」價值觀的思考模式。
教授認為,這些笨象之所以升級成戰象,導因為公司內部的「導引系統」(guidance system)發生了重大轉變。讓筆者簡單的重新描述,就是說,員工變的會思考了。員工開始將個人價值觀、做事方式納入選擇企業或者工作決定上的方針。因此,當員工擁有一致的價值觀標準,力量驚人。
教授也引述了IBM執行長山姆‧帕米沙諾(Sam Palmisano)的話,這樣的企業便是所謂「全球性整合企業」(globally tntegrated enterprise)。而在這篇文章中,教授將會列舉出這個新模式的重點,搭配舉出這些戰象公司因遵循此模式獲得的好處。筆者幫大家簡略的整理出來。
共通平台、原則與價值觀
筆者解讀,這概念便有點類似開放式創新中所謂的創新流程革新。提供所有的員工一個平台,使用共同的原則與價值觀去從事創新。
差異在大也能認同
教授直言:「價值觀是成就當前最活耀、最成功的多國籍企業的最關鍵因素。」當員工們認同公司定位與企業目標時,文化背景儘管有差,但還是能有著共識去解決問題。例如,寶僑(P&G)的宗旨便是:「改善全世界消費者的生活」。
整合全世界人才
這是公司價值觀與原則深植引導系統的許多好處中的其中一個。教授舉了IBM一連串國家級文化專案中「永恆的埃及」計畫作為例子。
全球化 + 在地化
我想這一個重點,許多在成功跨國企業台灣分公司工作的朋友們,可以輕易的感受到。筆者也不多描述,引述教授在文章中引述寶僑巴西分公司的一位行銷主管的話來說明:「價值觀和原則不會改變,但我們尊重本地的同業、本地的消費者與本地的組織。」
另外還有像是「在市場創新」,則描述了應當針對世界各地不同市場的需求積極回應;「強化夥伴的合作基礎」,強調人員應秉持公司宗旨去思考企業扮演的各個角色對社會生態系系統的責任。自然就會招來更多夥伴的信任。
以上只是一些簡單的整哩,並不是全部。羅莎教授在此文中詳盡的描述了有關以利人角度出發的新資本主義企業所包含的優點。也能讓各位朋友想要進軍國際市場時,做一個參考指標。
內容參考:《Harvard Business Review》
文化 + 藝術,高利潤的美感市場
一種具備藝術感、文化感與靈魂的產品,已經是銳不可擋。
筆者先前寫兩篇讀書拾得《藝術創業論,藝術 + 收入 = 成功 ?》、《
讀《文化是好生意》有感》中,均談到了一個問題。就是「文化藝術等不等於Money?」。而對這兩本書的作者來說,答案是肯定的。
不管是因為新興市場低勞力成本打造的低成本品牌,還是人類的物質慾望已經漸漸滿格準備跳轉至精神慾望。對這個問題來說,都是朝肯定的方向發展。
因為就前者來說,迫使已開發國家的企業朝新興國家行低勞力成本之道之後,唯一剩下的道路便是提高產品的附加價值。而絕大多數提高價值的方式都著眼於提高設計質感、製作良度,且最好付有一種別的同樣產品無法取代的「藝術文化靈魂」。
就後者來講,在已開發國家人民的物質需求已漸漸滿格的同時,就像西歐十七、十八世紀一樣,開始尋求所謂「奢侈品」,來滿足精神上的渴望。當時促成民族國家及資本主義的所謂「中產階級」,如今的數量與比例是比當時來的多的。相對的多,影響力就相對的大。當這個族群也想在市場上尋求滿足精神需求的商品時,這類類似奢侈品的「藝術文化靈魂」,剛好填補了這些空缺。
但是筆者相信各位朋友都知道,這樣的空缺還沒被填滿。而且說不定這樣的空缺會隨著開發中、未開發國家的開發程度,慢慢的繼續擴大。所以針對這類產業的具體例子、報導也會越來越多。
筆者在一月份的《哈佛商業評論》中,看到了一篇羅伯‧奧斯丁(Robert D. Austin)教授的文章「協調美感衝高利潤」。這篇文章雖然無第二段筆者所寫過拾得的那兩本書籍般將美感產業的緣由敘述的那麼清楚。但是他提出了三點當今尚未投入美感產業的企業應當注意的危險。
以高價精緻家用品製造商Vipp為例。Vipp之所以享譽歐洲,靠的就是設計卓越、作工精良,以及有關創辦人賀格‧尼爾森(Holger Nielsen)與瑪麗‧尼爾森(Marie Nielsen)的知名故事。他們的垃圾桶每個售價高達五百歐雲,而且從1939年賀格為了瑪麗的美髮沙龍而發明了這款垃圾桶以來,造型幾乎沒有改變,但這個設計卻被羅浮宮視為經典。
而且根據奧斯丁教授在文章中所表述的,根據他粗略的估算,跟大多數拼命壓低成本的製造業所獲得的蠅頭小利來相比,美感產業的利潤可達300%。而他稱這些美感企業具備「美學一致性 (Aesthetic Coherence)」。
而什麼是「美學一致性」呢?教授提出來的敘述,讓企業更能有條理的進入這樣的美感市場。所謂美學一致性便是「整個故事鋪成、產品、合作夥伴、甚至銷售管道,必須組合成一幅讓顧客看起來覺得協調的畫」。
而達成美學一致性的知名企業則有 Target、IKEA、OXO International等。
教授也提出了一項失敗的案例來為他提出的三項危險做前導。這件事情為沃爾瑪(Wal-Mart)想在自己的商場賣較高級的時裝。各位朋友可以跟著筆者一起想像,什麼都賣什麼都便宜的沃爾瑪,就像台灣的家樂福。各位朋友能想像家樂福裡面擺了LV、C開頭的青蛙牌之類的高級專櫃嗎?而這樣的情況便被奧斯丁教授認為缺乏美學一致性,也導致了渥爾瑪放棄了這項策略。
在這邊,筆者幫各位朋友們整理一下這三項創造美學一致性的過程可能會碰到的三項危險。
危險一:省略準備工作
大概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企業沒有準備好包括了品牌故事等方面事務,便踏進這塊領域的話,失敗的機率可是高的嚇人。
危險二:為效率犧牲潛在利潤
這一點提醒各企業,降低成本在美學產業還是需要的,但是當降低成本的同時會損及此商品的品質時,就千萬不要這樣做。因為價格儘管下降,但品質的下降會帶來比降低成本得到的利潤更高的虧損。
危險三:追逐低利潤業務
提醒企業不要過分追求低階市場,不然到頭來,這樣的企業以為自己晉升美感產業,但是同時還是在賣著所謂的大眾商品。
文章的末了段落,教授也拋出了一個問題:「為什麼能發揮美學一致性的都是北歐企業?」。筆者認為,這個問題同時也值得我們大家一起好好的思考。同時台灣的想做成功品牌的企業,也該好好的思考這個問題。
不過教授最後給的答案頗幽默的,他說北歐的企業因為勞力成本太高了,只能拼命的埋頭去創造差異化,不然就死路一條XD。
內容參考:《Harvard Business Review》。
在連鎖書店前,不得不倒地的文化傭人-談誠品與出版社事件。
其實本來沒有打算要談這件事情了,因為知道還有許多專業的前輩,比我更了解出版業與書店商之間的問題。果然,今天一到「老貓學出版」,就見老貓前輩已經對此事做出評論。但回頭想想,越多人寫文章才能讓這事情越被重視,雖然隨心齋這沒什麼人常逛的,但總是出一份力。
筆者是於中時電子報見這一新聞《誠品強勢談判 出版業冰風暴》。不消說,這又是一件出版商與書店商之間的爭議。就像之前的金石堂事件一般。
新聞部分內容,就勞煩各位朋友們自行點閱。事情簡單的經過,便是誠品像各個出版商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包括進書制度等等。筆者這邊簡單位大家列出:
第一,誠品書店要求交易往來的出版社與經銷商,將現行的「月結制」轉成「寄售制」。而在轉制之前,誠品要求出版商將全台誠品書店所有分店,所有留在誠品的庫存書全數買回。
第二是誠品還以書面要求往來的經銷商與出版社加入誠品設立的「誠品供應鏈平台」,成為這個平台電子商務的當然會員。誠品並片面立下期限,要大家簽訂合約,繳交平台年費與交易費。
第三,誠品並要求出版商,未來他們在誠品寄售的書籍,若有遺失,或出現盤點差距,出版商必須替誠品負擔部分損失。
引用自中時電子報
誠品的營收筆者不清楚,但誠品展店速度很快,相信大家都了然於心。也許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導致如今資金無法週轉。而電子商務平台、負擔部份損失的部份,筆者試問,誠品經營真有如此慘淡、困難?何須做出如此不利於現今已苦不堪言的出版商的要求?如果沒有的話,那這到底是不是對出版商的一種咄咄逼人、吃人夠夠?
那麼多的雜誌報導誠品的成功哲學,筆者其實都不太愛看。說的更直接的,也是事實的,筆者並不愛去誠品。我討厭那種人雜、東西雜,商業化銅臭給我的感覺。
筆者認為,書店與出版社都肩負著一股社會責任。「讀好書、做好事、做好人」。沒有了好的出版社為社會選擇優良的出版物,民心何得提升?沒有好的書店商為人民提供優良的場所,文風何得提升?
如今在大者恆大的情況下,大型連鎖書店的經營模式漸與當初之立意背道而馳,轉向了商業化、獲利優先的道路。儘管筆者認為,再好的書賣不出去就是爛書,所以應當要有行銷。但是這之間應當取得一個平衡點。而不是一昧的狂打品質普通的書籍,這對書店及消費者來說都是兩敗俱傷,不是嗎?
買書的人少了,閱讀的人少了,筆者知道出版業及書店商都遇到相當大的困難。但難道誠品不與出版商共體時艱?要知道,出版商都垮了,誠品也沒書賣了吧?然後台灣買書的,讀書的人就更少了。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筆者還是認為,誠品若真的有心。就應當減緩展店速度,空出一筆資金來扶助台灣的出版業者。共同成長,才有希望吧。
筆者小小意見,歡迎各味賢達指教。
2008年,最值得關注的十大電子產品。(下)
這是昨天《2008年,最值得關注的十大電子產品。》的下集唷。筆者昨天忘了在標題後面加了個上集,抱歉嚕。那就讓我們緊接著看後五名吧!
6.數字智能筆:
筆者並不清楚,但據說這類的數字智能筆在90年代末期時曾經推出過。唯一確定的是,這東西沒有紅起來啦XD。目前在開發這類產品的大約有三間廠商,分別是:Nokia、Livescribe、Epos。數字智能筆能可記錄使用者寫過的文字,還能錄音。聽起來還蠻炫的不是嗎?
7.Wi-Fi螢幕電話:
支援Wi-Fi的墊子產品越來越多了。creative的這款InPerson外表像一本筆記本。功能很單純,就是讓你打電話、開視訊會的時候,可以看到對方。開視訊會的時候,可以不用開電腦,直接使用這台InPerson即可。
8.開放手機:
即是我們所謂的開放平台手機啦。相信各位朋友都知道,明年最被關注的開放平台手機,便是Google所主導的Android。採用的是Liunx當做手機的作業系統。值得期待的是,這一平台的第一款手機沒意外的話應當會是由今年台灣全球品牌突然冒出來勇奪第四名的宏達電HTC推出。大家期待吧!
9.SSD硬碟:
有在看癮科技的朋友,應該會注意到,最近常常有SSD硬碟的容量又突破多少的新聞吧?之前他們也在網站中宣告:「SSD固態硬碟的時代來臨啦!」。固態硬碟的好處是,存取快、耐碰撞。但想當然爾的,當前他的缺點即是價格不親民。不過時間應該會解決這個問題,讓我們拭目以待SDD固態硬碟的時代吧。
10.新型Palm智慧手機:
Palm的智慧手機被iPhone跟黑苺機等等產品打的半死。如今正是其最佳東山再起之時,他能成功嗎?XD
內容部份參考美國《商業週刊》。
圖片出處:chinese.engadget.com、sina.com、it.tom.com。
晚上8:45 | 標籤: 社會觀察, 科技, 評論, 新聞 | 0 Comments
2008年,最值得關注的十大電子產品。
又是一項XX年十大XX排行了!沒辦法嘛,年底年初的本來就會出一堆回顧與展望。今天幫大家整理的是美國《商業週刊》近期發布的「2008年最值得關注的十大電子產品」排行。
1.iPhone Redux:
iPhone Redux?這是什麼鬼東西呀?iPhone加強版嗎?你答對了,沒錯!這正是下一代iPhone——iPhone Redux。據說如果順利的話,基於iPhone在美國已經賣贏Palm Treo、以及使用微軟Windows Mobile之智慧手機,蘋果將於今年的夏天推出這款iPhone Redux。
iPhone跟黑莓、台灣之光宏達電的HTC三者所謂智慧手機,鎖定的客戶群本來就不同。黑莓、HTC所鎖定的是商務用使用者,有別於iPhone設定的娛樂消費族群。但是筆者認為,這些功能是沒辦法區分的太細的啦。一定會有越來越多重疊的功能,最後正面對戰?不然就是哪一方先發現新市場藍海吧。
3.Dash Express:
老實說,這個產品筆者不是很清楚。不過根據《商業週刊》,Dash Express不僅能實現行車路線導航,還可以通過特殊的RSS種子獲取其它信息或第三方服務。
4.Cell Fusion:
通用電氣所推出的Cell Fusion。你沒看錯,他是一款家用無線電話唷。筆者看到時也很訝異,為什麼手機如此普遍的今天,一款家用電話還能上榜。不過據說,這款產品將使用藍芽技術與使用者的手機同步。也就是說,你在家裡打手機的時候,可以享受到跟家用電話一樣的通訊流量。還有什麼手機斷電時可以直接跳轉到家用電話上。筆者想問的是,那乾脆用家用電話就好了呀,幹麻一開始要用手機XD。
5.Kindle:
Amazon推出的Kindle相信大家都已經有所聞了。這個號稱要征服閱讀這項類比科技的最後一座堡壘的產品,在眾多的不看好之中,銷售量f卻有相當亮眼的成績。不過,諷刺的是,90年代首推出掌上型閱讀產品的Sony,看到Amazon在自己戰敗的戰場上獲勝,目前正在準備推出這類Sony產品的第二代,說什麼也不讓對手獨享勝果。
內容部份參考美國《商業週刊》。
圖片出處:www.boygeniusreport.com、pcworld.about.com、a.abcnews.com、sina.com
晚上8:31 | 標籤: 社會觀察, 科技, 評論, 新聞 | 0 Comments